第598页

庇隆点点头表示满意,也不追问有多少东西——元首在这方面倒不小气,飞机、坦克都是论百给的,总体价值过亿了(出厂价5000万马克)。至于乌拉圭的武器交易让庇隆知晓,那是霍夫曼暗示无意挑动乌拉圭人与阿根廷分庭抗礼的用心,这让他放下了心。阿根廷作为拉普拉塔集团的带头大哥,既希望手下小弟能干点,又不能让小弟威胁到自己,霍夫曼体会并把握到了这个很微妙的平衡。

既然庇隆原则上对亚马逊方案予以认可,德国在南美开展行动的政治障碍便不存在了,弗兰克简明扼要介绍了行动计划:“我们会派1个装甲师又2个旅来执行任务,其中1个师又1个旅在新国家协防,另外1个旅应乌拉圭当局邀请部署在该国,另外我方也派来了您要求的军事、技术顾问,包括军事顾问100名,各类技术专家20余名,后者将对阿根廷的工业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寻求适合贵国发展的道路,另外我们还会想办法向贵国转移包括步枪、三号突击炮、追猎者坦克歼击车、bf-109219等飞机生产线,新建一批新的工业企业。”

现在意大利人已不满足玩三号突击炮了,想要4号、虎式、he-218、ju-188的生产线,甚至还想要-262喷气机的技术,除虎式他们实在玩不转,其他霍夫曼口头都答应输出,毕竟墨索里尼辛辛苦苦让海军跟自己南征北战,没点好处安抚对方实在说不过去。

这次听说要在南美搞事,按以往墨索里尼的个性肯定要掺和一脚,但不知道是塞尔维亚的游击战牵扯了他太多精力还是意大利非洲属地也乱得忙不过来,他居然破天荒地没有表示什么,只要求南美意大利后裔享有与德裔一样的权利,同时意大利也要享受相关经济特权,霍夫曼对此当然表示统一——除了部分高端生活消费品,意大利在工业领域能竞争得过德国才是怪事。

庇隆对此都表示认可,唯独加了一条,希望德国输出潜艇技术并帮助阿根廷建立潜艇部队。弗兰克原则上表示认可,初步同意向阿根廷转售8条潜艇,争取下一次弄到阿根廷来。

“对了……”庇隆最后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道,“秘鲁方面在近期有可能加入拉普拉塔集团,希望贵国同样能予以大力援助。”

“秘鲁?”弗兰克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当然,凡是朋友我们一律欢迎。”

第070章 意外(2)

就在克兰克绞尽脑汁准备协同即将到来的新部队一起扑杀斯普鲁恩斯的tf44编队时,后者已完成整补并让两个英国师登船,准备明日启程出发去印度洋增援。身中多枚炸弹的黄蜂号航母躺在南非船坞里维护,斯普鲁恩斯对维修给予了很大期望,但检查后工程师们发现创伤太大,光靠南非的技术力量根本无法复原,必须拖回本土维修,因此tf44暂时只能靠邦克山号力撑场面。

为扭转兵力短缺的被动局面,斯普鲁恩斯被迫在部队编组上进行创新:让4艘护航航母与邦克山号一起编成作战队伍,将所有f6f战斗机与承担侦查任务的sbd全安排在4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上,邦克山上安排清一色的sbd和tbf。这样有利于发挥集成化优势,合理利用每架飞机。重新编组后整个编队规模达到了208架,当然缺点也很明显——这5艘航母现在成为一个作战整体,邦克山无法脱离护航航母编队单独行动。

经参谋们反复权衡利弊,最终还是使用了这种方案,因为这次要掩护陆军去印度登陆,无论从军事还是从政治角度,tf44都不能只顾着自己,一贯大手大脚惯了的美军终于开始学着节省资源处理问题。

无独有偶,这种策略在堀悌吉打破机动舰队舰载机归属后也推行过:角田当初带着瑞凤和大鹰号打劫援苏船队,大鹰号只是护航航母无法起飞重载攻击机,因此角田是将全部战斗机和侦察机都集中在大鹰号上,瑞凤集中了攻击机,两者紧急时刻可交叉换位降落,唯一不同的是日本战斗机比重一贯比美军高——美军基本保持在40左右,而日军达到45甚至更多。

作为个人,斯普鲁恩斯很难理解在这当口为什么还要把部队派去印度,在他看来印度那地方基本没救了,除非盟军能重新夺回印度洋海上优势才有可能反攻。即便如愿以偿夺回制海权,要反攻也不是1-2年就能见效。即便日本是美国的生死大敌,让英国人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他感觉不靠谱。

作为指挥官,他理解华盛顿和伦敦的想法,印度守军撑到现在非常不容易,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要给他们提供一点援助,这才是维持部队士气、维持军心的办法。如果一个区域战场陷入困境就不管不问,那等于逼着部队去死(或是逼着部队投降甚至反水)——东南亚局势之所以瞬间土崩瓦解,不就因为从上到下感觉绝望么?即便这样,伦敦前期还派去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去远东威慑——下场很糟糕,开战第二天就被击沉了。

他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叹着气问罗迪克:“这场战争最终该如何收场呢?”

“我也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最终打赢。”罗迪克比他还悲观,在两人独处时也不怕负面情绪影响部队,“我感觉我们的摊子铺得太大,应该收缩防线、集中精力、集中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