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您说。”
“德军除里海东岸有3-5万军队外,在北岸附近也有部分兵力,是不是能够请求马利诺夫斯基同志的独立集团军配合一下?”
“这建议很好。”马利诺夫斯基独立集团军原本是为防止隆美尔所部冲破黑海北岸防线并从后路威胁阿斯特拉罕而单独设置的部队,人数超过20万人,后隆美尔虚晃一枪,带主力部队一路东进,该独立集团军就收复了里海北岸绝大多数地区,但一直没再往南对付里海东岸的德军——因为害怕德军中亚集团军反扑而遭到夹击。但现在形势反过来了,德军中亚集团军把自己关在了坚固的笼子里,对岸德军主力又有一段时间无法支援而干瞪眼着急,独立集团军完全可南下配合中亚方面军打一打。
三人商议了整整一个下午,总算敲定了大体流程和进攻计划,然后是让参谋军官们形成详细作战方案。
“后天我带着这份方案回莫斯科亲自找斯大林同志汇报。你们先按有关要点部署和调动部队,我认为他会对这计划感兴趣的。”
1月11日,也就是朱可夫带着名为“水星计划”全套方案去莫斯科汇报时,费尔干纳盆地已开始了大眼瞪小眼的对峙战,红军放弃了咄咄逼人、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反而和德军一样开始据壕死守。崔可夫的防御部署迅速成型,他将手头兵力分成了三道防线,并用两个近卫坦克旅为核心组建了机动防御兵力,各处关键节点上又毫不吝啬地堆上了su-100、su-122等坦克歼击车。
“敌人想把我们困死?”接到报告后,舍尔纳感觉奇怪,但一下子又放下了心,“我们至少有4个月物资可用,耗吧,看谁耗得过谁!”
就在两边大眼瞪小眼时,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已率领部队以扇形展开方式在中亚扫荡,骑兵们用马刀砍下了滚滚人头,到处哭声震天。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舍尔纳这里,他开始犯难了。巴尔克和温克建议主动出击打个突击战试试看,但效果显然很不好——当初德军拼命寻找的防御地形优势现在反过来又称为红军的阵地优势。
打了2天,德军损失了2000多兵力和40余辆坦克,但只推进了不到3公里,虽然崔可夫的损失超过15万,但他咬牙用预备队堵上了。
“不能这样打。”舍尔纳对手下道,“按目前这个战损,要凿通敌军防线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兵力,如敌军调集主力反扑,费尔干纳盆地就守不住了,报告曼施坦因元帅,请他酌情处理。”
第007章 华盛顿政治阴谋(1)
1944年1月14日,经过激烈争论,斯大林亲自审查并同意朱可夫有关“水星行动”作战计划的设想,对中亚作战第一阶段夺回撒马尔罕、杜尚别、比什凯克、塔什干等重要城市、并将德军中亚集群关进费尔干纳盆地的作战结果感到满意,更让他满意的是朱可夫先前发来的电报,电报以朱可夫深切“检讨”的方式,印证了斯大林同志一直以来对民族内部矛盾处理的高瞻远瞩和英明正确,提高了后者威望。在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难得有了几分笑容,非但没借此批评朱可夫当初的幼稚,反而认为他在政治上愈发成熟了,希望他在军事上也能再次力挽狂澜。
为表示信任,斯大林亲自主持最高统帅部会议并通过方案。他还根据朱可夫的请求,将马利诺夫斯基的独立集团军也归入中亚特别方面军建制,同时又咬牙从南线三个方面军中各抽调1个相对精锐的近卫坦克旅加强该独立集团军。此外,最高统帅部抽调最精锐的空降兵第1、3、5旅共1万余人组成空降军,由苏军空降兵副司令员扎捷瓦欣少将任军长,军司令部也由空降兵司令部抽人组成,纳入中央方面军序列并归朱可夫直接指挥,要求2周内部署到阿斯特拉罕附近。
由于从撒马尔罕出发前往里海东岸的路程超过1200公里,中间大部分都是戈壁,再加基层政权已被破坏、为数不多的民众也逃亡殆尽,红军基本不可能就地筹措补给,为减轻中亚方面军物资供应压力,最高统帅部还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运输机都抽调出来用于给向西前进、拥有40余万之众的进攻集群提供紧急物资补给。幸亏苏军机械化程度远不如德军,最仰仗的还是骡马,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远距离调度。
实际上,在中亚作战进攻完全不是难事,难的是物资补给,切尔尼号霍夫斯基审时度势,认为这么大的范围、这么远的距离让部队快速展开是不可能的,精心抽调3个骑兵师、3个坦克旅和2个机械化军组成10万人的突前攻击部队加速进军,要求2月5日前必须部署到位,其余部队则根据战术部署向前略微推进。由于民众缺失,一路毫无踪迹,如此庞大的军队调动一时间还未被德军所掌握。等朱可夫几天后回到中亚时,他对两人各方面工作都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