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页

不管舰队派有多么不情愿都无法否认雷击战术越来越趋于弱化的事实,最后达成的一致意见是:阿贺野已开工的2艘军舰改造成专属防空巡洋舰,作为区域驱逐舰队防空指挥中心配合机动舰队作战,但不再新建同级舰。乙型、丁型驱逐舰用全力展开建设——正好把原先服务于潜艇建造的人工和材料抽调过去。

会议最后讨论的是护航航母建造。英美护航航母的建造和使用大大启发了日本方面,陆军提出要建设护航航母,并先建了起来——没错,日本陆军拥有航母且还不止1艘!不光是航母,日本陆军拥有的船舶吨位数还超过了海军。但与历史上陆海军争论不休直到44年才最终确定的情况不同,现在陆海军之间关系好得多,海军把从德国弄来的大批物资和战车、火炮塞给了陆军,投桃报李的陆军便把自己控制的船舶和航母交了一部分给海军,并同意所有船队都由海军护航并指挥。

同时现在日德之间商贸往来极其频繁,欧洲的工业产品和技术装备输入日本,东亚、东南亚的农产品、橡胶、矿产输完欧洲,在这样的情况下,护航是当务之急,而英美的情况证明了护航航母的重大价值,日本同样也迫切需要——这种需要不是区区几艘陆军的神州丸、秋津洲或海军的大鹰、冲鹰能担当的。

所以联合舰队一口气提出了48艘标准型护卫航母的建设要求,并希望在2年内陆续开工,3年内全部完工。

第057章 野望(15)

提出这种动议本身就很不正常,甚至算得上破天荒,因为日军传统是不重视后勤,海军稍微强一点,但也就比陆军好一些而已。这种不重视不但体现在从未就大范围征战中的后勤与补给拟定完整方案,甚至成熟的护航与运输体系也不健全,连能操办整体护航的人才也不存在——只有被人看不起或打入冷宫的军官才去干后勤。

联合舰队出征欧美如果没有德意的鼎力支援和堀悌吉对后勤的高瞻远瞩,作战效果至少要打一半折扣,再加上德方对后勤重视的态度——总参谋部二把手不是分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而是分管军需的副总参谋长(第一军需总监),甚至东线军需总监还委派元首的心腹副官施蒙特,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联合舰队上下深有触动,同时也把这种想法带回了国。

现在联合舰队不但重视后勤与运输,还提出要融反潜、防空、护航、通讯、调度于一体,以前不敢想的设想都提了出来——隐隐约约也有契合堀悌吉改革思路的用意。虽然保守派不以为然,但形势比人强,事态摆在这里由不得众人不重视——运输船经常装载了从欧洲过来的工业品和武器装备,沉没一艘还了得?

从堀悌吉以下现在对护航都高度重视,整个远征中圆满完成护航任务的栗田健男中将在报功名单中排名很靠前,大概也就仅次于冢原、角田等主要作战将领,这番举动更让人刮目相看,甚至连栗田本人都深感意外。堀悌吉还亲自找他谈话,表示将推动成立南洋护航作战司令部,希望把他空、潜、航、电等一摊事全管起来,分管从欧洲到远东的整条航路,这可是了不起的重用,甚至比出任舰队司令更重要。虽然能不能成立这样的司令部、能不能推动体制改革不是堀悌吉说了算,但对长官盲信不已的栗田健男满口答应,他认为长官一定有办法。

现在一口气提出要建设48艘护卫航母也迅速获得了共识,区别在于怎么建、用什么建。

就在会议还在讨论用什么民用船只改建护卫航母时,伏见宫博恭王已借口身体不适提前退席了。今天的场景使他完全明白自己失去了会议控制的主导权,堀悌吉和山本五十六两人联手,一唱一和将航空派影响力发挥到了最大——在失去联合舰队支持后,舰队派根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谁也没想到居然会在造舰计划上如此一败涂地,不要说主力舰没有舰队派的份,连轻型军舰、辅助军舰都开始向航空派倾斜。

通观《丸新计划实施纲要》,舰队派就差被贴个“过时”标签而退出历史舞台:

1、主力舰只建航母,航空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强调匀出一部分造舰预算给航空预算,航空派完全得利;

3、轻型军舰强调防空和反潜,摒弃一贯坚持的重雷装,结果还是航空派占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