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应该问题不大,虽然不见得倾向于我们,但保持中立还是有把握的,但阿根廷的情况就复杂了……”多诺万最近一直忙于布置英国方面的特别行动队,但前期埋伏在南美的触角还是源源不断把阿根廷国内政局的情况报上来,“阿根廷发生了军人政变,有发展为极端主义的趋势,目前这批军官尚未形成稳定、明确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意味着很可能会有下一轮动荡,其中有一个必须关注的人物——胡安·庇隆,他比目前所有的保守军官都激进,对美国持强烈的反对情绪,阿根廷民众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索取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多诺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庇隆的主张和最近的活动,提醒众人不可忽视,罗斯福显然听进去了,但一大批陆海军将领对此不以为意,认为阿根廷只不过是只强壮一点的蚂蚱罢了——再强壮也就是只蚂蚱。
“海军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陆军怎么想?”
马歇尔指了指艾森豪威尔,示意后者发言。虽然有非洲战区的败绩和国内民众的攻讦,但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信任并未动摇,一如既往地委以重任,其他高层也明白非洲方向的失败并不是指挥军官的责任——麦克阿瑟都可以重新启用,自然不会去为难艾森豪威尔,因此后者依然保持了在军中的地位,但经过这次挫折,原本就有些沉默寡言的艾克更加谨言慎行。
“我的建议是亚速尔战役继续推进,争取11月初完成,适度休整后再推动福克兰群岛战役。”他开口解释了这么做的缘由:
第一,从气候上看,亚速尔如果11月份结束,则1944年年初发动福克兰群岛战役——正值南半球春末夏初,可连续作战;
第二,从节奏上看,两洋航线断航会影响军舰调度,但目前东海岸并无军舰能支援给太平洋舰队,封锁只是心理上和观感上的,不会有实质性影响,到第二年年初新军舰大量服役时再打通完全来得及;
第三,从盟国关系上看,一旦苏联退出同盟,英国必然受到冲击,在局势如此复杂时难保英国方面不产生其他想法,如果再取消刚刚商议好的亚速尔战役计划,等于告诉英国人合众国只能对自己负责;
第四,从军事行动上看,目前德军舰队主力在南大西洋,可有效排除其对亚速尔方向的支援,是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轴心舰队还能常驻福克兰不成?
第五,至于南美局面,当务之急是稳定智利和阿根廷两国情绪,可向阿根廷抛出橄榄枝,如愿意加入盟国体系并对德宣战,可考虑战后将福克兰群岛还给阿根廷……
艾森豪威尔洋洋洒洒地说了八九条,都能言之成理,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会议重新进入了争论时间。
第020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4)
对亚速尔和福克兰群岛的重要战略价值,参联会众将都不否认,都认为应该全力争胜,但双方的逻辑出发点截然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唯一达成一致的意见是不能再分兵打仗——美利坚已吃够了分兵的苦头。哪怕对福克兰这种孤悬海外、看上去无足轻重的小岛,众人也抱以十分重视的态度。
罗斯福听了两派相互争论的意见后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两派说出来的话都很有道理,这次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并非陆海军自身立场和军种属性的分歧——有陆军将领支持福克兰优先的,比如阿诺德将军;也有海军将领将领支持亚速尔优先的,比如李海上将。
这是两种战略观念的分歧:下一阶段到底是先欧还是先亚?不过这话没人公开讲,大家很默契地避而不提该话题——在总统本人没发表意见前,谁也不想给总统难堪。
谈着谈着,争论焦点转移到亚速尔战役的损失上来了:“霸王行动”到底会是像特纳描绘得那样损失惨重,还是说损失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是前者,那打完亚速尔战役后损失惊人的海军就会丧失进攻锐气,恐怕没机会再打福克兰;如确保是后者,大家也不介意让德国人先在福克兰蹦跶几天,反正大西洋舰队也抽不出军舰支援太平洋,让德国人先尝尝远距离补给的味道——他们认为德军所有的军火装备都必须从2万公里之外的本土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