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如果敌人进攻的话会是什么时候?”

“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朱可夫汇报道,“而且不会打很长时间,最长可能就是一个月。”

斯大林默不作声:现在发起大规模进攻就如同初冬时的那场进攻一样,唯一的区别是那时候刚刚结束翻浆期而土地冻结,而现在是即将进入翻浆期——都在避开严寒的同时保持了最大限度的交通条件。

正沉默间,忽然有惊人的消息传来:2小时前,在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南翼德军发起全线进攻,40万发大口径炮弹在短时间内倾泻一空,战区上空德国战机数量高达1500架,升空迎击的200多架红军战斗机在半个小时内被悉数击落。各方面军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德军的牵制性进攻,但等到以4个装甲师、3个重装甲营为突击力量的兵力出现在面前时,几个方面军司令员才明白过来——这不是普通进攻,是德军全线进攻了。

“看来,既不是下周一也不是三月末,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是在今天。”斯大林看了下地图,转过去问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你们有信心挡住法西斯么?”

“有!斯大林同志,我马上去前线。”朱可夫被曼施坦因利用中午进攻这出其不意的一手弄得十分狼狈,大声回答道:“我们这两个月来针对德军进攻有一系列预案。”

“很好,命令前线的同志们挡住敌军,寸步不退。”

第008章 高加索(2)

朱可夫抱着极度愤懑的心情出了会议室,然后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赶往前线协调作战,战争事态的持续演变对他打击很大:

一是曼施坦因在今天白天突然发起的总攻突破了他的预计,不但让他形成了误判,还让他在会上当场出了很大的丑,特别是刚说完“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这句话时收到敌军全线进攻的情报,那情况要多讽刺就有多讽刺,仿佛冷不防间被人狠狠扇了一个耳光,脸上火辣辣的疼。虽然最高统帅部大多数人都欣赏他对战局的判断,但曼施坦因这出其不意的行为让他感觉很难堪。

二是外高加索战事的不顺让他十分担心。虽然斯大林同志这次并未迁怒任何人,对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和已殉国的梅佐夫中将的态度都还算得上温和,哪怕听到巴库守军投降消息后的滔天怒火也只持续了一下子就平息了,并未交代内务部深究到底,但朱可夫仍觉得很不好受——外高加索战役虽然不是他直接指挥的,且因为土耳其50万军队突然投入进攻而大大恶化了局势,但总参谋部既然负有统御全局的责任,他觉得自己应提早预料到这些并做好应对准备,而不是事后被动不已。

三是为外高加索的局面感到难过,格鲁吉亚是斯大林同志的家乡,年轻时斯大林在格鲁吉亚特别是第比利斯一带参加过多次革命活动,对该地区具有深厚感情,虽然斯大林同志的一贯言行看上去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人,对丢失格鲁吉亚也未特别想要追究手下的责任,但朱可夫仍为格鲁吉亚的沦陷而感到不安。

最后是为今后的战局感到揪心:红军丢掉了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丢掉了顿涅茨克盆地中的大型煤矿和巴库的特大油田,战争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哪怕在远东或者其他地方进行补充生产也无济于事。虽然这几个月战场局势看上去还比较稳定,但朱可夫很清楚,这是假象与幻觉,实际上红军的持续战斗能力一直在持续下降,特别是在今年夏秋之交的蓝色行动中为应付德军进攻与穿插而迫不得已大量强制征兵后,军队战斗力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无论兵员素质、指挥能力、装备水平还是后勤补给全面落后于德军,持续作战的困难非常大。

朱可夫研究了前线发来的战报,特别是仔细研读了这次近卫重型坦克第11旅的战况,从中看出很多问题来:被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kv-3坦克依然不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哪怕剔除空袭影响,在面对面装甲战中,kv-3的战场幸存时间只比t-3476好一点,与虎式的交换比依然高达5:1甚至6:1,这是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红军总参谋部预计德国现在有1000-1500辆虎式(实际上哪怕把突击虎和出口的虎式全算上,德军总体虎式拥有量也未超过700辆),而红军重型坦克只有500多辆,其中大部分还是已过时的kv-1系列,这批性能和机械水平都很不稳定的kv-3居然还算得上是新坦克。

伏罗希洛夫元帅已指示技术专家们在kv-3基础上持续研发新坦克,还给这个装备取了新编号——is-1,在坚持开发重型坦克的同时,红军还加速了针对t-34坦克的全面升级计划,但与4号坦克迅速升级到h型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t-3476换装85口径火炮的t-3485方案迟迟不能落地,实施当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朱可夫焦虑万分。现在前线坦克性能不占优势、飞机性能不占优势、后勤保障也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大概只有部队的数量与规模——可惜德国人打起来根本不认这个道理,照样打得大批红军雪崩般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