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可靠么?”凯特尔急了,“美国人来多少?什么时候来?我一直都不知道确切消息。”
“约德尔清楚,预案他应该已完成了。美国人登陆初期可能会有3-5个师,快的话下个月就来。”霍夫曼嘴角露出微笑,“腿长在美国人身上,我没法阻止他们来,但我可以想办法让美国人付出代价。”
凯特尔忽然想到一件事:“这么说来,前次您答应意大利领袖那些滑稽得有些无耻的条件也基于这种理由?”
“基于同样的出发点。”霍夫曼解释说,“拉拢法国人是为了对付北非战役和营造新欧洲氛围,整合我们和意大利的工业能力与资源是为了长久作战,协调东线各国家独立与军队是为了增强对苏作战力量——这些情况最高统帅部要传达下去,你们自己首先要努力领会,然后再灌输给中高级军官,你们应当了解更多的信息但又不能造成思维混乱。”
“是,元首,但愿意大利人能看清楚这一点。”
霍夫曼自言自语地说:“也不知道维希和罗马方面考虑得如何了?”
就在霍夫曼和凯特尔面授机宜的当口,齐亚诺伯爵也在听取墨索里尼有关指示。
面对霍夫曼开列的条件,墨索里尼的回应是四条:一、将苏丹南部划给意大利,保证意大利所属的东非领土(包括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与利比亚直接接壤;二、除突尼斯外,增加意大利在法属摩洛哥的特殊利益;三、德国占领中东后保证对意大利农产品和石油的供应;四、增强意大利防空能力,纳入德国防空体系统一管理,抵御英美轰炸。
“您真的准备答应德国人的那些要求?”齐亚诺不解地问道,“这可是事关意大利切身利益的东西,内阁和民众会对您有意见的。”
墨索里尼叹了口气:“不答应又能怎么样?德国人不会死心的……”
“或者我们委婉地予以拒绝?”齐亚诺劝说道,“北非方面我不相信德国人会真的撒手不管,大不了我们少占一些地盘。”
“算了,答应德国人吧。”
“可是……”
“你把条件回复给他们听吧。阿道夫如果答应,我愿意把海空军和工业生产让渡给他们管理。”墨索里尼脸上的表情很复杂,齐亚诺还是第一次从中品味出彷徨、苦恼与无助的混合体——他本以为首相是不会有这种表现的。
“为什么?”他感到奇怪,这不像是墨索里尼的作风。
“想通了其实很简单,工业能力是资本家的产业,德国人又搬不走,他们改造提升完成后相当于增强了我们的生产和技术实力,战后意大利经济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空军和海军指挥权,德国人不说难道他们就不指手画脚了么?除非意大利不想再打这场战争,否则必须统一指挥,连丘吉尔都能心甘情愿的将英国军队指挥权让给美国人,我有什么不情愿的?何况,不给德国人指挥权他们也不见得完全听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