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些人是不知天高地厚,连元首的命令都敢反对了。”戈林一贯的对手,马丁鲍曼不忘火上浇油,“大概是爆炸没发生,某些人的副元首扶不了正,接不了班。”
鲍曼这段话是有来由的,1941年6月29日元首曾经发布命令,一旦他在战争中遭遇不测,戈林就是他的继承人。眼看气急败坏的戈林又要扑上去针对鲍曼,霍夫曼不得不出面训斥道:“鲍曼,你也少说几句。”
眼看会议陷入了僵局,第三帝国的喉舌,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出面来打圆场了:“昨天的事情同志们都听说了,我们都是心急如焚地赶到元首身边——所幸一切都是安然无恙。倘若不是元首英明果断、当场处置,还不知道会酿成什么样的灾祸。可见元首拥有远超于我们的洞察力和决断力,至于叛国集团如何追究和处置,我们最好也服从元首的指示。”
戈培尔果然是平衡高手,不过真正打动霍夫曼的还不止这些。他知道直到在元首自杀的最后时刻,戈培尔夫妇仍然决定追随,不仅亲手毒杀了六个儿女,夫妻两个也双双自杀殉命——就冲着这份忠诚也要重用他。当然,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和戈培尔全家的命运。
他向戈培尔投去欣赏的目光,缓缓说道:“事实证明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有纰漏的,当然这不是希姆莱一个人的责任,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卡纳里斯凭借执掌军事谍报局的优势在叛国集团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成功地瞒过了我们,可见继续加强情报工作的必要性。我决定今后军事谍报局直接对我负责,并将帝国保安部的对外职能和东线外军处一并划转,全面负责收集对外情况,日常工作由鲍曼同志协助我;帝国保安部国内职能继续增强力量,负责国内敌人的监视。”
霍夫曼说完这话便看着希姆莱,没想到对方眼镜片后的神色异常平静,看不出有多少不满,看来元首亲自抓获叛国集团一事对他触动极大,改组情报机构的命令也只能咬牙执行了。众人原本就忌惮养鸡场主势力太大,眼看元首亲自出面削权,一个个都表示赞同。鲍曼没想到一大块馅饼落在自己头上,脸涨得通红,浑身上下弥漫着兴奋。
找平衡霍夫曼也会,为安抚希姆莱他又来了一句:“一年来,武装党卫军在东线做出了杰出贡献,无论是牺牲精神还是战斗表现都异常杰出。另外,从这次叛国集团的名单来看,党卫军没有被敌人渗透,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忠诚与可靠,这是国家社会主义和党的光荣,我授权你再组建4个武装党卫军师,同时优先将在法国休整的希特勒师、帝国师、骷髅师改组成装甲师。”
“是,元首。”一直阴沉着脸的希姆莱在得到利好消息之后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对武装党卫军的扩编和优先补充一事,蔡茨勒心里当然是不满意的,不过现在国防军出了这么多叛国分子,元首对国防军不放心而增加武装党卫军部队也在情理之中,没看到元首连军事情报都一手抓了嘛,这也是对盖世太保的不信任,倒霉的未必只有国防军。
第009章 战时体制
连消带打地进行这番调整之后,霍夫曼终于感觉气顺畅了许多,自己“角色扮演”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层次,起码这些国社党的老同志们已看不出自己有多少异常,指挥起来依然如臂使指。
“对目前的军事形势和战略调整诸位应该都清楚了吧。”霍夫曼脸色严峻,神情格外严肃。
“战争已不可避免地长期化了,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俄国人的后备力量还很充足,可能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打败的,而美国人参与进来之后,英国人也会顽抗到底。对东线战事本身军队也有继续积蓄力量,准备在明年给予俄国人致命一击的想法。为避免两线作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我已决心将战略重心转到南线,而东线将进入相对和缓的攻势防御。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一年的调整时间全面提升帝国实力,我们的军备生产、物资筹集与人员动员都要有不一样的转折,所以我命令——从1942年9月1日起,帝国全面转入战时体制,所有与该体制相抵触的法令和政策一概无效,消费工业要逐步转变成军备工业,主要军备企业要从目前的一班制向三班制改变,务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为夺取全面胜利奠定可靠的物资基础。”
这又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决策,虽然与会众人暂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霍夫曼心里清楚,历史上直到库尔斯克“城堡”战役失败后第三帝国才进行总动员,然后军工生产在1944年达到了顶峰,那时候美英的战略轰炸早已将德国炸得天翻地覆了。现在德国上下还沉浸在“不要干涉公民正常生活的”迷梦中,对战争的长期化和残酷性准备非常不充足,军事工业还在不紧不慢地执行一班制,经济管理体制一片混乱,只是因为问题被前线不断的胜利掩盖着而已。
军备部长施佩尔读懂了霍夫曼的意思,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插话道:“元首,这样一来只怕劳动力不够。”
“劳动力?”霍夫曼看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上将一眼,问道,“过去一年我们不是前前后后在东线俘虏了近300万俄国士兵么,这些都可以参加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