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王中都祭祖的事情,牵动了不少人的心。
天顺元年的这个春天,在经历了一场寒冬之后,所有的人都开始躁动起来了。
朝堂的清洗如同滔滔洪水,以一种不可阻拦的姿态从宫内席卷而来,上至内阁学士,下至九品小吏,每一个都在其中,不可幸免。
有人这场变动中升官进爵,春风得意,有人也在这场变动中身陷囹圄,万劫不复,但是,更多的人,是极力的想让自己这场洪流中保全自己,然后再寻找着安全的地方,继续着自己不甘放弃的官场人生。
皇帝令沂王代皇帝祭祖的诏书一下,就仿佛是黑暗中给这些迷茫的官员们亮起了一盏明灯,这个时候,无论靠上谁,只怕都有倾轧之险,但是,唯独靠上这即将成为太子的沂王,却是万无一失的办法。
当然,沂王不是那么好靠近的,在复辟之前,沂王年纪虽小,却是有高人指点,等闲不和朝廷的官员们走的太近,而官员们也忌惮沂王的身份,除了破罐子破摔的那些家伙,也没人敢拿自己的仕途和身家性命去冒交往沂王得罪皇帝的这个险。
但是今时不比往日了,现在和沂王交好,不说能再进一步,至少,也是一道护身符,在别人将清洗的屠刀举向他们的时候,也足够让对方掂量一下。
而若是有机会随着沂王去中都,这不仅仅可暂时离开京城这个漩涡,更是可以在沂王面前刷一刷存在感,运气好的,没准就成了沂王门下。
于是,随沂王中都祭祖的官员的候选名额,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身为内阁首辅的徐有贞,这个时候比任何时候更加炙手可热,沂王府里自身的随从人员的安排,他是做不了主的,护卫的禁军,宫里也不可能让他做主,唯独这陪同的六部官员,却是他可以一口而决的。
而徐有贞的做法,也是非常有他徐有贞的特色的,这些官员的安排,他一概不管,甚至只要有官员在见到他的时候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都勃然色变,不是发火,就是拂袖而去。
不过,若是有心思灵活的官员,暗地里找到徐府的管家,悄悄的送上三千两或者是五千两,那第二天他们立马就会接到内阁的派遣公文。
而这样的消息经过几天的发酵之后,在能知道这事情的人中间,这事情已经不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