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叙州将吏之中,高绍、季希尧、郭却、何柳锋、魏续、肖大虎等一大批人,都是淮西人,更不要说后期韩谦收编入棠邑兵的十万流民了。
太多现实的条件,都制约了地方及户部对淮阳山里的藏民逃户进行准确的统计跟掌握。
韩道铭早年就出任池州刺史,见识及能力在当世未必能及杨恩、沈漾、王文谦等人,在当世也是第一流的,新帝登基,他出任户部尚书,执掌财赋,也堪入名臣之列。
韩道铭向来清楚丁口的重要性。
更何况棠邑秘谈之后,韩家内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韩道铭的思维转变过来,还迅速接受、消化韩谦在叙州所推行的模式。
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
韩道昌在乌金岭,对淮阳山内部的情况,自然要比袁国维了解得更多,当即也跟韩道铭及乔、陈等家的当家人做了说明:
“白马尖往北、华柱尖往东,淮阳山分属霍州、巢州两地的山区,藏匿的丁口估计约有十二三万人左右,但具体的统计或许要等到今年夏秋季才有准确的数字……”
“这么多丁口?”乔纯林乃乔维阎的伯父,此时担任宣州司户参军,乃乔氏当代的家主,他听到韩道昌这话,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想到淮阳山仅东北坡、东坡之内,藏有这么多的逃户,说道,“要是将华柱尖往西,一直到九里关之间的山民都算上,不得有二十万之多?”
“只会更多,不会更少。”韩道昌说道。
韩道昌接下来又进一步说及他这次所了解到的更多情况。
也是亲自走进淮阳山里,他才知道淮阳山四周峰岭雄奇,但崇山峻岭之间,实际存在大量的河谷、溪谷平原以及大片的低矮丘山。
这为过去近百年间大量的民户从淮河平原为逃避战乱而入山中滋息繁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也由于大量民户丁口在山里耕种了数代人,使得淮阳山里整体的耕种水平不低,至少比韩谦随父亲初到叙州时还要更强一截。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华柱尖以东、白马尖以北的淮阳山地里,耕地估计不会低于八十万亩。
为缓解矛盾及冲突,韩谦对后续主动打开寨门迎接棠邑兵进驻、如数上报丁口及田亩的山寨,手段也就没有那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