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皇帝一句“尽可能快”,下边官吏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
反正他们收粮的速度是把赵受益都震惊了,几乎是在三日之间,收粮的指标就达成了。又过了半个多月,粮食就全都送到了灾区。
在这个没有火车没有汽轮的时代,能做到这样,赵受益已经很满足了。
但他也明白,这里面肯定是有着不小的猫腻的。
不说别的,当时国库不算太富裕,户部拨给买粮官员的买粮钱都是“如数”的,也就是说,平常买这些粮要多少钱,这会儿就给他们拨了多少钱。
想也知道,北方闹了水灾,眼见着粮食减产了,南方的粮商哪有不坐地起价的道理呢?
平常一斗米五十文,现在一斗米要八十文。
但买粮官还真的就拿着五十文买了到了一斗米。
这就是人家的本事了。特殊时期,赵受益也就不去计较人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了——横竖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议论的本事。
对了,当初派去江南的买粮官,他记得,似乎是庞籍来着……
赵受益若有所思地看了庞籍一眼。
他现在还是枢密副使,老老实实地站在文官队伍里。
知人善任才是好皇帝,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一定要用好……
不过庞籍一定是在江南使了什么极其得罪粮商的法子,将人家手里的存粮都买空了。
粮食是种很特殊的商品。
每年都有一茬一茬的粮食从地里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