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晏殊这个第一任校长的人选,他也看好了有一阵子了。

千古留名的大才子,真是太适合去教书了。

但,如何说服身为传统封建主义官僚的晏殊同意创办一所兼容并蓄、包含所谓“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综合性大学呢?

他还没思考出个头绪来,晏殊就为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他不需要说服晏殊去创办这样一所大学,他只需要让晏殊不得不创办这样一所大学。

所以他刻意将晏殊挤兑到了如今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中。

要么辞官,要么放弃为陛下办学的机会。

辞官是放弃了过去积累的所有政治资本,而放弃办学却是堵死了唯一一条出头之路。

晏殊权衡再三,终于选择了辞官。

而这种抉择,是赵受益刻意逼他做出的。

他必须让晏殊辞了官,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来办这所学校。

其实办学在哪里不是办呢,未必只有汴梁可以办大学。

只要他愿意,可以让晏殊一边做官一边为他办学。

晏殊被贬到哪里,学校就开到哪里。

但他却不愿意让晏殊这样做。

汴梁城的人知道晏殊是触怒了当权者,前途无望,但其他地方的人却未必知道。

如果晏殊顶着一部侍郎的身份出知外州,到了辖地,他就是正正经经的官长,收到的尊敬未必比在汴梁城里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