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曹柘看过插图版,后来又零散的看过白话版、文言文版以及某些在网上流传的成年人版。
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也看过一些。
著名的倩女幽魂,便取自聊斋中的小倩一篇,就是不知道,这个鬼狐聊斋世界里的小倩,是不是依照电影版,进行了丰富更改。
身怀巨款的曹柘,指在于众多的身份中,找到心仪的身份。
至于花费多少,则不必太在意了。
经过了第一场竞赛的疯狂竞价,许多人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想来这第二场竞赛,不少人会收敛许多。
何况,鬼狐聊斋里,并不存在绝对的主角,只有一个又一个的人物。
而简短的介绍,大多数都是‘某生’,某某县的秀才或者童生。
宛如不走心的批发似制造角色,咋一看好像都是龙套,不值一提,不值得投入。
这些‘某生’多以读书人居多,再不然就是富商,伟大的工农阶级很少。
也有一些小妖、小鬼可供选择。
高人角色也有,乞丐、疯僧、赖头道士、邋遢道士,这些就是常态。
有了第一次竞赛经验的人们,对这类角色不再疯狂投入,反而都相当谨慎的处理。
其中的大坑,显然是在之前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花费重本,却要受原主记忆、情绪、情感、道德、三观支配,甚至逐渐被同化,这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