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说到美国报刊业,又是一个搞笑的事情不得不提。

美国的报刊业由于竞争日趋激烈,报纸价格上不去,所以真正的收入几乎全部靠广告维持。

可是一份报纸上所能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于是,为了登载越来越多的广告,以吸引足够多的广告费用,报刊业的业主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他们的办法很简单。反正国家也没限定一份报纸的纸张页数,纸也不值钱,我就尽了情的印呗。

于是,每天都有海量的报纸往广告上登,报纸的刊印数量不断增加,最后读者们拿到手里的,已不再是一份报纸,而是厚厚的一本书了。

象纽约日报这样的大报,甚至曾经创下一份报纸300多版的记录,其厚度简直可比上一本《牛津大词典》。

想方便的兄弟们有福,买一份报纸,能当手纸用半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报刊业几乎全部陷入了广告的海洋之中,惟有一家报社,没有登载任何广告。

就是消费者报告,全美唯一一个靠杂志出售费用来进行维持的杂志。

这当然不是他们不想登,而是他们不能登。

他们是一家为全美国人指引消费的报告,一旦登了广告,就彻底丧失了中立的立场。也就意味着信誉的缺失。

因此尽管有很多大公司大企业的老板愿意斥巨资在消费者报告上,只要他们肯刊登哪怕是一个滚动条式的小小广告,可还是被消费者报告坚决拒绝了。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坚决不让步的。可是报刊业日益维艰的处境,却使得消费者报告不得不正视自己所面临的窘境。

在这报刊业普遍销售难的大前提下,他们必须尽可能的扩大销售量,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为此,消费者报告的总裁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策”,在刊登各项产品的实验数字上,依然保持公正,但在实验后的评语上,尽可能的为低挡产品说些好话,以拉拢中低层消费民众。

因为真正的有钱人,是不看消费者报告的。

这个决定给本来就不讨好的联合公司带来了“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