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便懂痴情,在意早就随着时光刻入骨髓。
淮纵伤好,凭着众人嘴里听来的种种,提笔画了一副山巅抚琴图。
当年那画里,有清风,有虫鸟,有花木,有琴,有人,有少女睥睨之色,有低头抬头的凛然傲骨。
而今这幅画里,有高处不胜寒,有隐秘的缠绵缱绻,有少女最动人最漫不经心的温柔一笑。
不同时期,被淮纵放在眼里的萧行,在笔下绽放的美各有不同。
而成长,清晰可见。
曾经年少,如今蒙昧远去,肆无忌惮的时光也远去,少女已经知进退,明道理……含苞待放。
从年少懵懂两小无猜,再到褪去青涩,她们都在成长,而成长背后藏着太多身不由己。
淮纵,这是你想说的吗?
一幅幅画被她悉心收好,关乎少年的记忆一时半会却无法从萧行脑海里退去。
她记得当年淮纵在画完这副山巅抚琴图后,七夕节夜晚,荀国探子混入鸾城,于喧嚣夜市里将目光锁定在少年权贵身上,企图在鸾国名流圈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轰动。
十三岁的她一时不察被探子掳去,淮纵为了护她,等不得父王带兵援救,带了五名家将就敢往贼窝冲。
而那时,淮家世代融入骨髓的军事素养真正觉醒在人前,区区六人,淮纵愣是妙计迭出,最后离间敌国留在鸾城的三大阵营,一把火烧了贼窝,趁乱将她从柴房带出。
刀剑乱舞的那夜,血与火冲天而起,淮纵且战且退,拿命换回她安然无忧。
萧行记得,淮纵肩膀到后背有道狭长刀疤,那一刀极狠极险,如今想起,只有满目的血和淮纵低声安慰她时从喉咙流出的压抑痛呼。
明明淮纵从未提及这些,萧行就是忘不了。
她们的回忆太多,埋藏在心里,随随便便揭开一道缝,就能带人沉沦到无边梦境。很多感动和心动,不说,不代表不记得。
她其实很佩服淮纵,也庆幸淮纵从不在她跟前玩心机玩手段。
寥寥几笔,巴掌大的小画,就勾得萧行宁愿为她连命都舍了。若淮纵再狡猾些,哪还有萧行任性嚣张的余地?
少年情动,丢盔弃甲,便只有投降的份儿。
能逼得淮纵以画传情,可见她心里怕了。
萧行微红着眼看向莲池内游来游去的锦鲤,心想:淮纵是怕旧事重演再被退婚吗?
她轻轻笑开,笑容璀璨,竟比春光要暖。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