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老父亲还真是眼光毒辣,像黄廷晖这样的朋友确实值得交往。
“还剩几日便要会试了,此番会试尽力便好!”
“希望这一次,你我二人都能够上那皇榜,中那进士!”
黄廷晖看向唐子虎勉励道。
“自然该是如此!”
“你我兄弟二人,必能一同成为进士的!”
唐子虎也是信心十足的与黄廷晖说道。
……
一晃好几日,会试的日子终于是到了。
准备了这几日之后,黄廷晖与唐子虎二人也算是找回来一些状态。
此时二人对即将来到的会试也是信心满满。
毕竟江浙府是有名的科举之地,这里出的人才不计其数。
所以唐子虎与黄廷晖相信自己能够在此番会试之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只要是能够通过会试,殿试之中只要不是脑袋抽了,那进士就是囊中之物了。
作为大盛国科举考试制度之一。
太祖皇帝四年,大盛国首次举行了科举考试。
等到太祖皇帝第十七年颁为定制。
之后便是每三年一次,会试也成为在京师举行全国性考试。
因为会试的试期多在春季三月,故又称“春闱”。
又因由礼部主持考试,也称“礼闱”。
每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
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恩科。
考试分三场,第一场四书题文三篇,五言八韵排律诗一首。第二场经题文五篇。第三场策五道。
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皆参加殿试。
此番会试便在京师的夫子庙举行,这次参加会试的士子大部分是来自各州府通过乡试,成为举人的读书人。
除去这部分的读书人之外,还有往年参加会试没有通过的举人。
故而每次的会试人数都是不确定的,不过取士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九到百分之十之间。
也就是每次的取士人数都是在三百人左右。
当然,这取士人数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大的变化。
一切都要根据每次会试的情况做出最后的取士人数。
“到底是会试,这检查的严格程度比乡试还要严格一些!”
唐子虎看着搜子们认认真真的检查着每个考生,他颇为感慨的对黄廷晖说道。
“那是因为上次的会试出了问题,竟然有一个考生成功作了弊!”
“若非其他士子检举出此人,其实是半个文盲的话,他还就真通过会试了!”
说到这里,黄廷晖也是笑了笑。
也不知道这些作弊之人是怎么想的,这家伙是半个文盲,等到殿试之中可不就全都露馅了么?
虽说殿试不做黜落,但此事若是出了些差错的话,定然会引起朝廷的震怒。
到时候科举作弊之人,可不得是家破人亡了。
黄廷晖所说的这件事,唐子虎自然也是听过的。
毕竟当时这件事闹出来的声势可是不小的。
最终参与作弊的两人,一个直接被处死,另外一个则是被发配边疆。
两人聊着天,就轮到他们进入这夫子庙之中。
搜子细致的检查了二人之后并没有发现异常,便将黄廷晖与唐子虎二人给放入了考场之中。
跟在黄廷晖与唐子虎身后陆陆续续进入考场的人数不少,看着这一众举人公,黄廷晖也是不由得在心中想了一想。
“难怪太祖皇帝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下英雄尽入朕觳中也!”
“这么多饱读诗书之辈,哪个不是才高八斗,一生浸淫在诗书之中。”
“如今却是要去为了一个进士名额争破了脑袋!”
“科举制度果然是统治者用来网罗最聪明的人物,让他们进入这官僚体制之中啊!”
心中这般想着,黄廷晖的脑海之中却是浮现出一组数据。
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至眼下年算起一共进行五十八次会试,按照每次考试大致是取三百名进士来算的话。
本朝一共是取了一万七千四百人左右。
而一些科举发达的州府,平均每一个考生都会参加三到四次会试。
一名举人一生要参加三四次会试。
一般而言,被朝廷录取进士里面,第一次赴会试的举人最多。
再多次数的比率会陆续降低。
在这些是一次参加会试举人里,能够做到金榜提名的大概是百分之十五左右。
别看这录取率还是可观的,但仔细想一想的话,又会觉得这是极为恐怖的。
毕竟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公。
后世有人将211,985比作是进士,其实这是后世那些人不知道进士的真正含金量。
在黄廷晖看来,这个时代的秀才已经是大学生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