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安南形势,平衡和耐心

同样,南阮在面对北郑的巨大压力,也不想与明国开战。在两方的默契下,占城国在中间成了缓冲。

但形势的变化,湄公省开发建设的卓有成效,占城国这个缓冲已经没有必要了。

辽东已平,奢安之乱已灭,明国没有了两面开战的担心,专一对付南阮的话,已经不怕战争的消耗。

天启七年,郑氏政权与阮氏政权的战争终于爆发开来,双方连续交战了四个月都未能分出胜负。

战争的结果则是越南被强而有力的分裂成南北两部分,郑氏控制了大部分的北方而阮氏割据了大部分的南方;双方的分界线在广平省的峥江上。

相较于统治了人口稠密地区的郑氏,阮氏在资源和人力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阮氏因为处于守势,并依据有利的地形地势,并购买了葡萄人的火器装备,倒也能抵挡住郑氏的进攻。

而明国吞并占城,时机非常好。南阮绝不敢采取强硬,北郑已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怎么再敢招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

实力是一方面,时机也要掌握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也是皇帝要给朝中臣子传递的重要信息,目光要远大,别只盯着国内那一亩三分地。

国际形势,特别是周边的信息,一定要灵通。不能立于朝堂,却凭着以往的印象,制定策略更不能纸上谈兵。

比如说安南的形势,除了北郑南阮正式开战,割据于高平、太原的还有莫氏政权,一直依靠明朝作为其统治的靠山。

皇帝已经暗中授意滇、桂两省,对莫氏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给北郑埋下地雷。

只要安南形势不稳,在湄公省的开发,吞并占城国,就没有什么阻力。

而这,可能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