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无题

以战利品的分配来激励将士的战意和斗志,同时,也是给大明子民做出榜样,更快地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

皇帝对这个政策是没有过考虑的,认为很好,也是在历史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

但对于王三善等人来说,既要很好地达到战争的目的,又要贯彻皇帝的意旨,却还是要思虑周详。

不说别的朝代,就是在明朝,将领擅启边衅,或是故意激怒土司造反,以捞军功和钱财的事情,也是不少的。

特别是这次伐缅之战,争取附缅土司反戈一击,或是提供粮草物资,是加快战争进程的有效手段。

如果被战利品分配的新政策刺激得不顾大局,不管是明军部队,还是参战的土司联军,逼得附缅土司顽强作战,都很有可能做出来。

所以,王三善要控制,至少在没有想到很好的约束办法前,他不准备向军队颁布此新政。

而这就是皇帝的高明之处,办法想到了,却在没有实践确定前很少公布。不管是试验也好,还是放权也罢,都交给官员或将领去决定。

这倒不是推卸责任,反倒给官员们一种信任感,也显得皇帝很人性。毕竟,想象的政策,因为地方的不同,实际情况的不同,机械执行的弊端也要考虑。

不说王三善如何跟军官们商议决定,为了此次伐缅之战,滇省、四川、贵州,甚至是广西,都在做着准备。

尽管为了保密,要打击的目标并没有公开。但对于一些中高级将领、地方土司,还是能够猜测出大概。

在西南边境,大明帝国的敌人除了缅甸还有谁呢?

安南算不上,且正处于南阮北郑的战争之中;暹罗一向与明交好,帝国的规矩和习惯是不兴无义之师。

而且,在古代就是这样,限于道路运输和通讯,要打大仗的话,用兴师动众来形容并不为过。

粮草物资的调运储备,军队的调动训练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所以,要想绝对的保密,根本就不现实,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