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屯垦戍边

而允许退役官兵携带武器归家,还只是皇帝计划中的第一步。普遍兵役制是第二步,全民皆兵则是第三步。

每个适龄男青年都要服兵役两到三年,可能没有仗打,但熟练掌握火枪是其一。如果国家危急时刻,他们拿起枪就能重新入伍参战,是现成的兵员。

等到最后一步的全民皆兵,皇帝相信,再凶狠的外敌,也难以战胜兵员数以千万计的大明。

更重要的是,利用火枪管制的放松,皇帝希望涌现出具有开拓冒险精神的大明人。

或是有力者的号召,或是大富豪的招募,一伙一帮扛着火枪的大明人奔向辽阔的海外,开拓进取、占地垦殖。

毛文龙和苟真怀还不明白皇帝长远的打算,只是为皇帝的魄力感到钦佩。

他们还是传统的思想,民间拥有制式火枪没有使他们想到开拓冒险,却有些顾虑来自于内部的动乱。

尽管皇帝也大概地说了些对于民间火枪的管理,可这依然难以打消毛文龙和苟真怀的担心。

当然,他们都没有说出反对的意见。因为他们听出来了,这已经是皇帝决定的事情,难以更改。

“如果以后真的出现了昏庸无能、残民以逞的皇帝,那就让大明的老百姓给推翻好了,总比外来的侵略导致的亡国要强上太多。”

皇帝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宁肯是从内部爆发的改朝换代,也不愿是外族或外力导致的遍地腥膻。

“军队所用的饷银、物资,皆是民脂民膏;与其说是朝廷在养兵,不如说是老百姓在供养军队。”

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被毛文龙和苟真怀一字不落地听到耳中。

“所以,军队的屯垦,参与地方建设,为百姓减少负担,朕以为是应当应分,且不限时间。而辽东重建,只是开始……”

明白了。万岁并不只是要求军队在今年的辽东重建中出力,以后也将形成传统。地方政府或百姓有困难,军队必须要提供帮助。

其实,毛文龙和苟真怀只是明白了一部分,却并不知皇帝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