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借鉴控制宗藩之策

之前为了平辽平叛,皇帝已经有了贪财和狠酷的名声。可针对的到底是臣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可现在对自家姓朱的也无情无义啦?

其实,皇帝拿出来给孙承宗看的,只是第一方案。如果孙承宗、袁可立等人觉得太过严苛,也不妨退而求其次。

爵位降袭制度肯定是要实施的,但降袭还有一个底限,就是亲王降到辅国中尉,郡王降到奉国中尉后,不再降袭。

不管是降袭,还是世袭罔替,能继承爵位的只有一人,其他的子弟倒也可以考取爵位,自然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

在历史上的清朝,这个考试获爵的方式,被称为“考封”。

考试获爵可以看成是一种对宗藩的照顾,但想要通过考试,肯定不会那么容易,这也是皇帝控制宗藩泛滥的手段。

通过率很低,意味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这个努力的程度比自食其力还要难,选择放弃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你要为这个低等爵位奋斗终生,那也由得你,就看你的积蓄能不能支撑一辈子“考封”了。

孙承宗告退,皇帝又沉思片刻,才拿出起草的文稿,命宫人给《大明论坛报》送去。

还是舆论先行,让大家明白宗藩之弊不除,国家财政会变成如何窘迫的模样。

嘉靖三十一年为例,全国的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

而明朝洪武年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明永乐年间,30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明嘉靖八年,玉牒所载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

至嘉靖三十二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到明万历二十三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

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再过十几年,宗室人口至少会超过20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不愧是姓朱(猪)。

二十万人口,就是按最低级别奉国中尉的岁禄200石计算,也将达到四千万石,已经是嘉靖朝时全国税粮收入的两倍。

也就是说,如果不改革,朝廷财政不用干别的了,光养“朱”也养不起了。

不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就用扎扎实实的数字,让大明的文臣武将、宗藩勋贵,乃至平头百姓,都知道这触目惊心的事实。

大明子民上亿,宗藩只有二十万,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他们了。

而且,文武官员不仅不敢私自结交宗藩,对这些废物、蛀虫的印象也恶劣。有圣旨,有皇帝撑腰,政策执行起来,也不会手软。

皇帝摸着下巴,露出了冷笑。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披上大氅,走出了大殿。

再有三天就过年了,皇宫里张灯结彩,已经布置完毕,充满了喜庆气氛。

今年不同往年,平辽大胜不仅振奋民心士气,更搬掉了压在君臣心上的沉重。皇帝也一改从简,从内帑中拿出两万银子,装饰布置,要与民同庆。

佳节将近,宫人也可以穿上艳丽些的衣服,看上去就令人赏心悦目。

“万岁,万岁!”清脆的叫声让皇帝停下脚步,笑着转过身。

不是旁人,正是乖巧又伶俐的五月。她也换上了新衣服,象只花蝴蝶似地飞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