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盐商的报效,战争是个好营生

朱由校微笑颌首,话可以说得好听,可那么多银子,他还是挺在意的。知道吴大章还有话说,皇帝投以鼓励的目光。

吴大章接着说道:“这帮盐商是干惯了贩盐的买卖,票盐法一出,他们觉得要砸了饭碗,才会心急。其实,他们有钱,给他们另找个营生也就是了。”

盐商确实有钱,即便是实行票盐法,他们依靠大量购进的优惠价,以及有组织的运输,依然是有利可图的。

只不过,垄断是习惯,可票盐法恰恰打破的就是垄断。没有了定价权,也没有了暴利,盐商自然有所不甘。

另找营生?!盐商的银子是巨量的,这么大的资本,能往哪里投?行业要是选的不好,扰乱经济秩序都是轻的。

朱由校沉吟着,一时想不出什么行业需要这么大的投资。

在票盐法推出之前,皇帝倒是和众臣商议过。因为要在长卢盐厂和北方先试点,而大盐商则集中于两淮,都认为暂时影响不到。

至于以后推广,也没人想过那些大盐商该如何。有钱干啥不好,又不是吃不上饭,还能造反吗?

果然,大盐商是不敢造反,但嗅觉很灵敏,危机意识也很强。从北方试点票盐法,便知道两淮、广东等盐厂,早晚也要如此施行。

万历四十五年,朝廷刚刚采用了袁世振的建议,立“纲法”盐政。到现在还不到十年,朝廷再出新政,对之前疏销积引、增加盐税的盐商好象是有点不公平。

当时,朱由校也想到了这一点,可也没太当回事儿。

既有资本,那就继续行销食盐,做个一级大代理商也不错。赚得是少一些,可不至于倾家荡产。

显然,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家伙,是不太好习惯改吃粗粮的。赚得多,赚得少,这可不是能轻易放下的事情。

“暴利是不太会再有。”皇帝伸出手指,确定了原则,“垄断也不行。当然,这是指在国内。”

国内?国外!

吴大章有些迷惑,难道是让盐商与海商争利?

这就是大明人的眼界局限,说到国外,差不多就是指海外。

皇帝并不知道吴大章想歪了,一边思索,一边继续说道:“开疆拓土,或者是对外征伐,都是不错的买卖,就看他们有没有这个魄力。”

借债,或是发行债券,对外发动战争,胜了一齐瓜分红利;败了吗,做生意也有风险不是,哪能每个都做成、都赚钱。

但皇帝的这种想法对于大明人来说,还是太过创新,太过超出想象。

所以,吴大章听得一愣一愣,眼睛缓缓地眨巴着,努力消化着皇帝吐出的惊人信息。

朱由校开始还只是随口一说,思路并不是如何清晰,可越说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为了平辽灭奴,尽管知道大海无限,走向大海才是世界大势,可也没有太多的钱财能够投入到海军当中。

大盐商有钱呀,让他们出钱打仗,好象也是可行的,更是一个获利丰厚的营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