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兵精粮足,春秋早期也曾为霸主,如今虽然略有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兼富足,人口众多,打起仗来不怕消耗。燕国与他短时间作战可操必胜,但时间一长,就耗不过齐国。
这倒也罢了,关键燕国北方,还有凶悍的妖蛮。如今蛮族强盛,三不五时就想要下南方打草谷,燕国为了抵挡蛮族,消耗极大,其余诸国眼睁睁看着,全无援助之意,燕文君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这个问题不解决,燕国永远无法顺利的发展起来。
所以后来燕文君招到大贤,第一条定策便是急攻齐国,必须吞并齐国之后,才能够形成强势,能够进入发展的模式。
这一步棋差点就成功了,燕国的铁骑,一直冲到了齐国都城的城墙下。可惜他们的时机不对,这时候正是圣人掌控天下大势秩序的时候,只一纸文书,便要燕国退兵。
燕文君心存侥幸,想要抢时间攻下齐都,被圣人锦囊以火牛阵破之,损兵折将,不得不黯然退回燕国,郁郁而终。
燕文君薨之后,燕国迅速的衰落下来,后来子衍在北方抗敌艰难,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原本抵挡蛮族的燕国军队沉彻底失去了心气。
这才酿成了后来西凤关、苦渡城之围,北方惨况,不忍卒睹。
不过如今既然叶行远来了,当然不会容许同样的情况再发生,也不会再采取注定会失败的战略。
他胸有成竹,一指东方,“大王与燕人始终只盯着南方齐国,却忘了另一个发展方向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
其它方向?燕文君甚为迷糊,不解其意。徐周眼睛一亮,击节赞叹道:“公子果然天下奇才也!一语惊醒梦中人!”
治国的大贤,最重要的就是指明一个方向,方向正确,大伙儿就能一起使劲,最后获得成功。燕国之所以一直半吊子起不来,最关键的也就是缺乏一条真正可以一以贯之的战略。
结束春秋战国乱世的乃是秦国,其实秦国的情况与燕国有些类似,虽有关中之地,但在当时关中也并非多肥沃的地方。想要东进中原,面前挡着晋国这个庞然大物,自己的边境上还有西戎、南蛮的骚扰,不得安生。
但秦国就有一条准确的战略,历十世而不绝。所以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天下——这其中当然还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但策略的正确,无疑也是一大关键。
如今叶行远一说向东,徐周就像是醍醐灌顶,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