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便多想,便作慷慨激昂状,拱手道:“王爷一言惊醒梦中人,如醍醐灌顶,下官愿为王爷效死。”
蜀王大喜,握住叶行远手道:“能得叶大人相助,本王如鱼得水矣。来来来,如今本王困守南浔州,难有起事良机,古先生说你见事深远,正要请你指点迷津。”
他听了叶行远效忠之言,便不避讳,摊开堪舆图,坦坦荡荡将自己的计划说出。
从蜀王出京开始,他就难以消弭心中恨意,誓要夺回自己的皇位,只是南浔州地处偏远,他苦心经营几十年,也不过只有现在的规模。
在蜀中一地,姬继深藏了一支精兵,就打算等天下乱时起兵,奈何从少年等到两鬓斑白,虽然天下也有纷乱,但从来没有大乱过,一直都没有机会。
随着年纪渐长,他也渐渐失去了耐心,心急了起来。
第三百九十九章
蜀王的讲述语焉不详,没有讲自己的关键实力与后手。这当然是正常的,叶行远毕竟是才加入的新人,蜀王也不可能无条件的加以信任。
他要试试叶行远的成色,这种大而化之的问题就最适合了。
叶行远知道这算是考校,也不在意,傲然道:“王爷隐忍数十年,心性过人,此乃天命之所在也。之前朝廷虽有动荡,却无颠覆之虞。若是之前王爷起事,纵然不是旋起旋灭,最多也不过割据蜀中,难以成大事。”
如果蜀王起兵造反,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割据蜀中,那么对他来说就是大失败了。现状来看,他的影响力就足以控制蜀中,还不需要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蜀王不住点头,叹息道:“你还如此年轻,便这般有耐心,实在难得。只是追随本王之人,随着时光流逝也日渐老去,但起事之日仍旧遥遥无期,让本王也是心悬不已。”
从蜀王到南浔州以来,几十年过去,第一批追随蜀王之人都已垂垂老矣,现在的骨干是后来征辟或是二代,再拖下去,不知何日才是尽头。
叶行远分析道:“不然,王爷不必焦急,这几年来形式大变,无论是北方妖蛮,还是南方的那些小卒,都在蠢蠢欲动。中原之地,灾荒连年,流民流离失所,四处起义。
我看数年之内,必有大变,王爷只需要静心等待天下大乱,到时候奇兵突出,入犁庭扫穴一般横扫天下,便可名正言顺。”
蜀王肃然,赞叹道:“你见事果然精辟,此论我府上长史牟之轩时常说起。我便是听了他的话,这才耐下性子,不想你小小年纪,竟然有此老成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