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策论则不然,这里面观点差异太大,若是叶行远的观点与王学台相悖,大宗师完全可以将他这篇策论贬得一文不值。
偏偏又限定了不得使用灵力勾动天机,那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能够反驳王学台,顶多只能是道理之争。但一个秀才有什么立场与大宗师争辩?
除非……他叶行远的文章真的能够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或许还可有挽回的余地?这次以屯田戍边为题,叶行远在脑中搜索,寻找着最能有把握的文章。
王学台宣布完题目,也就不再说话。提调官又连忙补充,“今日考题以半日为限,完成者可先行交卷,大宗师可现场评判。”
叶行远叹一口气,照这个态势,自己又得以数量取胜?写一篇不行再写一篇?砸到大宗师满意为止?不过策论不比普通文章,更不像是写诗,一写可能就是洋洋洒洒数千字,时间上未免有些紧张。
还是要以绝对的质量,不能保留!叶行远咬一咬牙,略作思索,一边缓缓磨墨,一边考虑着这个策论题目的要旨。
近日北寇犯边,朝廷颇有震动,有主战者,有主和者,也有人谈及要一劳永逸,解决北方蛮族的问题。其中屯田戍边之论,便颇有市场,但终究还不是主流。
王学台以此为题,又是什么目的?叶行远现在想事情总是难免忍不住多想几层,落笔之时,就更多了几分沉稳老练。
提调官们其实也都注意着叶行远这个名声响亮的少年才子,看他差不多是全场第一个落笔,都不免心痒难忍,想悄悄走过去探看,只是碍于王学政的威严不敢擅动。
第一百六十一章 筹边策
叶行远写得很慢,他知道策论最重要的是观点、逻辑和方法,文才与技巧相形之下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如今北方的情势紧张,不过邸报上大都语焉不详,中原腹地的民众都是懵然不知。只有特别关注北方情势的有心人,才会有所了解和重视。
之前唐师偃一直得到布政使潘大人发来的邸报,叶行远顺便看了不少,又因为丁如意等外国人的出现,让叶行远也早就注意到天命的变化,自然比常人明白的要多一点。
这种情形与原本世界历史上草原游牧民族的崛起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其实挺像。虽然比起整体实力,妖族永远不可能比得上大一统的朝廷,但见鬼的天道之下,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在轩辕世界因为有圣人教诲,截取天机,皇室承载天命,中原得三千年太平。妖族被压制了许久,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终于还是慢慢露出了峥嵘。
王学政拿这个做考题,真的是有点刻意刁难了。这些新秀才年纪不大,见识还不完善。如果说王学政能够秉公评断,叶行远自忖这次科考一等第一毫无压力,但问题并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