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严刑峻法,公堂之上,日日听得见板子声声;衙门之外,天天瞧得见枷号示众。前几日天气暑热,有个小贩因漏了几钱银子的税,被知县生生枷死在大堂门口,引得人议论纷纷。
周知县这么搞法,本县治安倒真的是大幅度好转,只是市集之上冷冷清清,做生意的人至少减了一大半。
怪不得县城没有记忆中的热闹,叶行远叹道:“那这不是酷吏么?”
“单是酷吏倒好了!”欧阳举人瞪大了眼睛,语气愤愤,“自这位周县尊上任,衙门中就只剩了三种声音,板子声、戥子声和算盘声!
这板子声是对付百姓的,戥子声和算盘声自然是催逼地方粮税,莫说略宽缓几日,依周县尊的规矩至少得提前半旬,否则就是痛打,地方上都是一片鸡飞狗跳。”
“不仅仅如此,这位县尊为了粮税无所不用其极,在雨水调和的问题上,与吾辈也起了冲突!”欧阳举人愤然说。
第十八章 县试入场
前文介绍过,读书人一级有一级的神通,秀才肩负教化地方责任,神通就是清心圣音。而举人作为地方士绅领袖,称得上镇守地方,最著名的神通就是呼风唤雨,调节地方雨水。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个地方的元气是有限的,举人老爷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召唤雨水。本县这两年旱情较为严重,所以雨水调节问题尤为重要。
周知县倾向于将有限的雨水集中在几个地处平原的产粮大乡,其他土地贫瘠的乡村放任不管,这样有利于提高全县粮食总产,数字上会很好看,对政绩非常有利。
而周知县这个想法,遭到了欧阳举人为首的一批地方实力派的反对,他们要求全县平均分配雨水,不能集中在几个乡里。
道理很简单,那些从贫瘠山村出来的读书人,怎么可能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老家干旱,而将雨水调配给别的乡村?宁可平均分配,求得一个公平,也不能忍受厚此薄彼。
到这里叶行远便听明白了,这位周知县不仅仅是一位酷吏,更是一位追求政绩或者表面政绩的酷吏。
读书人做官,不见得为发财,却肯定是为了继续上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德或者政绩到位,考评卓异,朝廷嘉许,自然会提升官员的位格。
每升一品,天命都会有所嘉奖,新的神通也会出现,对读书人来说有巨大的好处。所以这世界里,贪官昏官或许不少,但说懒政怠政的庸官倒是少见。
只还是那句话,大道之下,无穷变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衡量政绩的标准也是各有各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