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南宋的群臣当中,反对李纲做宰相的意见是很大的。
甚至,在李纲还没来的时候,御史中丞颜岐就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这个人,很忠直,他就一门心思要打败中军和金军、迎回二圣,谁反对他都不行,遇到意见与他相左的,定要辩个高低,直到跟他一致才肯罢休,最近更是党同伐异,对意见不同的大臣打压得很厉害。
李纲的这种性格无疑会得罪很多人。
事实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天天在赵构面前说李纲的坏话,甚至是弹劾李纲。
再有,李纲所主张的这些事都是需要钱的,都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
恰恰,南宋才刚刚开张,哪有钱和物资供李纲跟大中和大金开战?
而在赵构看来,目前山河残破、生灵涂炭,打仗并非当务之急,怎么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才是最重要的。
赵构是苦于无人帮他振作朝纲和整顿军政,才将李纲召来。
可李纲却要不管不顾的跟大中和大金硬刚。
尤其这次,中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眼看着他赵构就要跟他爹、他哥一样被捉走沦为阶下囚,李纲还要硬刚。
赵构已经认为,这时应该听汪伯彦、黄潜善等人的,学他父亲赵佶南幸——从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区也没有遭到战火破坏,比较富庶,民心还可以收拾,所以,现在去南面徐徐而图之,才是上上之策。
这让赵构对李纲更加失望。
除此之外,赵构更接受不了李纲的就是,李纲竟然跟宗泽走得很近。
宗泽不久前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致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宗泽的意思是:金人一来,奸臣们整天就是嚷嚷着议和,从来没见朝廷派过一兵一卒去跟金人决战,所以才造成二圣蒙尘被俘,我虽然驽下怯弱,但愿意冒着飞箭滚石,带领将士抵抗金军、中军,捐躯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