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尹听言,忙向下吩咐道:“告诉黄安,不必来见我,直接去守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有,你等快快去做接应那些溃兵入城的准备!”
找黄安传令的人离去之后,府尹又问道:“那接下来咱们又该当如何?”
通判心道:“到底你是府尹还是我是府尹,怎么事事都来问我?”
想虽然是这么想,但通判很清楚,他与府尹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如果城破,他这个通判也绝不会有好下场。
因此,通判道:“相公可先将三都缉捕和三班衙役聚起充当应急队。另外,相公应尽快上表申奏朝廷,并行文周边府县,叫他们速派援军来驰援。再有,还须相公宽慰百姓,安抚民心,只要城中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抗敌,凭咱们济州城的十几万军民,那区区梁山草寇,焉能威胁咱们的坚城?”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名状
……
虽然这一路之上李衍和一众马军将士已经全力奔袭了,可等李衍等人来到济州城北门时,北门上的吊桥还是早已竖起。
李衍下令:“休整,准备冲入济州城内。”
言毕,李衍给丘岳、周昂、胡春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三个去骗门。
李衍之所以来攻打济州城,除了这济州城必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想让丘岳等降将,包括那些降兵,纳个投名状!
“投名状”这个词可能不是那么好听。
但是,它好用。
自古以来,“但凡好汉入伙,须要纳投名状”,这是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
其手段可能有些下作,为很多自诩正义的人士所不齿,但你不得不承认它非常有效,一旦一个人纳了投名状,那么他也就没有了退路,必须得死心塌地的当匪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