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玙是家里的一份子之一,叶君书是要过问他的意见的。
正好他已经见过自己的画图设计,现在可以好好说说了。
李玙在这方面没啥想法,他觉得这么分配没问题,不偏不倚的。
不过他觉得,“会不会小了点儿?”
将来孩子们都长大成家立业,还有了下一代,到时房子就有点住不开了,而且他们每次回老家,都会带上护卫下人,将来孩子的夫郎讲究点,排场就排不开了。
李玙觉得需要未雨绸缪。
他觉得孩子这么优秀,将来结契的哥儿肯定是大家哥儿,这些哥儿出身的,都会有自己的体己人。
叶君书倒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孩子们的未来还不可预见,但应该在老家这边住的时间少。”何况现在他们住农家大院都住的开,就算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也不能惯了。
他们现在人多,不是因为大舅兄带的人多吗?不然也不至于借住李叔的房子。
叶君书觉得面积够了。反正乡下地方,不用特地空出地做花园弄诗情画意,多种些果树绿化就好。
李玙更没意见,叶君书是深思熟虑过的,他自然支持。
书院的事叶君书也和李玙展望了未来。
李玙觉得很不错,不过想打出名气,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点叶君书自己也清楚,李玙便没说,只道,“有名望的先生很难请。”
李玙并不是故意打击叶君书,他设想的过于理想化,但李玙也能看到些问题,首先就是好的先生难请。
叶君书当然也想过这个问题。
当初学堂刚建起来时,他为了请先生的事,困扰了很久,最后是秦耀良自荐了才避免了找不到先生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