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人尽皆知安平长公主派人杀了杨政本和韦檀特,这种大案命案,绝对是震惊一时。但大理寺、刑部,又有谁敢去查案?
国法在顶级权贵面前,就是个玩具。
京兆韦氏投子认输,没有到一无所有的地步,但贞观二十五年的当下,连土地田产,也只是按照国法来“分田到户”,对一个庞大老世族而言,基本上宣告“政治死亡”。
或许一百多年后,京兆韦氏还能出一两个绝世天才,然后带着寒门韦氏重振家声,但更大的概率,就跟千几百年以来倒台的世族一般,不断消融在资源吞并之中。
甚至尤为歹毒的是,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之子,礼部郎中孔志约,还提前把京兆韦氏的藏书给搜刮一空。
价钱很公道……但也只剩下价钱很公道。
没有了这些藏书,京兆韦氏又没有李善那种过目不忘的超级天才,两代人之后,庞大家族的后裔,必定会出现数量不小的文盲。
家奴、佃户、奴工、家生子……这些全都是要被瓜分的“财产”,当然程序上就是走国法。
因为这些是违法的,一切都会充公。
至于充公之后,怎么就有人那么快去关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在普通寒门眼中,垮台的京兆韦氏依然是庞然大物。
皇帝后宫之中,依然还有嫡系的韦昭容;外朝官吏,大大小小出身韦氏的,也有二三十个,更不要说两京郊县,多得是京兆韦氏的小吏。
各地产业之中,养着的白手套还没有资格“奴大欺主”。想要出现“奴大欺主”,没有外来强权的干涉,基本是没有可能的。
“这韦氏还心存侥幸,当真是天真。”
房遗爱不屑地吐着槽,难得房二公子请客,春明楼蓬荜生辉,当时就免单以示尊敬。
受邀的人中,就有侯君集的儿子侯文定,张公谨的次子张大素,张亮的儿子张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