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四次的清洗目标,就是他们。虽说还引发了“巨野县民变”,但最终结果还是毫无悬念,两个崔氏一死一伤,饶是朝中还有人位列高官,该流放的还是流放,因为当时皇帝已经把精锐开进中原,谁扎刺谁死全家。
“迁都”这个事情,只有两种说道,一是跟五姓七望妥协和谈;二是大获全胜。
很显然,财雄势大、兵多将广、人多势众的李董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洛阳,并且把洛阳定位都城。
这和隋朝那种需要和世家“苟且”的迁都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当然李董的局面比“圣人可汗”一世杨坚好太多,杨坚拉拢山东人也是为了平衡,当时长安集聚的关陇军头实在是太多了,他需要“异论相搅”“文武相争”,才能靠顶级微操来掌控全局。
只是他运气不好,活的不够久,继任者杨广宛若一个智障,把他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彻底败了个精光。而且达成了一个成就,把整个全中国能得罪的阶层都得罪了一遍,杨坚要是泉下有知,大概也会爬回来破口大骂。
难易程度有别,但四次大清洗,足见李董的手腕实力。
如今洛阳地区及整个河南,和关中一样,都是李董的基本盘,人口密度是整个唐朝最高的,现金储备同样是整个唐朝最高的,土地产出依然是整个唐朝最高的。可以这么说,哪怕二十万正兵全部打光,仅仅靠这块基本盘,再拉二十万人马武装起来都不会伤筋动骨。
而且作为皇帝,他也的确做到了顶级上位者该有的冷血无情,“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做到了极端,明知道环洛阳京畿地区几近赤贫几近无人区,但也是无动于衷,任由洛阳走狗把环京畿地区的失地农民赶入诸如洛阳南里的工坊中。
原本无人耕种的土地,立刻临时归入“皇庄”体系,迅速设置“稼穑令”,从武汉、淮扬、苏杭抽调精干人员委以重任。
如此一来,不但保证了稳定,还保证了粮食产出,更能够进一步严格控制洛阳精华地区,官吏的职权行使范围虽然缩小,但是管辖治理的有效人口却大大增加。
知道这一点的张德,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过是靠着工科狗的先知先觉先进意识,但李世民那真是摸着时代脉搏随之而变的顶级天才。
和这种人打交道,老张能依靠的,从来不是自己的政治智商或者经济能力,而是化学、物理、数学……
其它的,还是洗洗睡吧。
所以老张也很好奇,如今在李董的基本盘上,居然有人“抗税”,性质是相当恶劣的,一时不慎,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命人把大黑鱼养起来的时候,老张寻了长孙无忌,只是没想到长孙无忌也是一脸忧愁地等候多时,见到张德,直接问道:“操之已知晓京城之事?”
“‘抗税’一事,总有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