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页

李董从某条土狗那里,挖来贾飞的成本是相当高昂的。

要知道,贾飞并没有“货卖帝王家”的个人意愿,否则,早在几年前,就屁颠屁颠跑去长安做官。在当年,给皇帝种地,能有七品以上实权官僚请贾飞吃饭算他面子大。

再一个,皇帝手下干活,婆婆太多,贾飞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不可能跑到“文化沙漠”去混吃等死,他还年轻。即便是要混个官帽子光宗耀祖,在张德这里,他同样可以混来官帽子,至多就是没有“京官”的含金量那么高。

安北都护府、定襄都督府、幽州都督府……只要他想,随便混个县令都是嘴皮子碰一下的事情。

这一回贾飞能够跑去农事院,首先是咨询过老张,当然也不是当下咨询,早在几年前,老张就和贾飞讨论过,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跑去李董那里打工,现在就是一个合适的情况,所以贾飞过去了。

其次,李董开出的价码,除了农事院虽然名义上有院监,但却暂时不设,所以院丞是最大的。而贾飞又是农事院左丞,实打实的一把手。

再次,流内官各品级,贾飞有建议权,且优先考虑;流外官各等一言而决之。

最后,就是“农业选人”,这是要考试的,等于说是农事院的在编考核,基本上就是贾飞一把抓。

可以这么说,贾飞只要不作死,整个农事院系统,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将来也是官场一座小山头,徒子徒孙多了不敢说,跟侯君集比一比还是可以的。

而且暂时来说,李董打的小算盘是往自己家扒拉,外朝如何,他是不在乎的。民部也管不到贾飞,而针对“皇庄”,“农业选人”只要哪天被贾飞点到“某某县皇庄”做个“稼穑令”,短期内,应该是不会受“某某县令”的掣肘。

至于会不会有被掣肘的一天,这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眼下而言,手头握着一堆官帽子的贾飞,显然就是一票选人心中的“知己”。只不过以往的官迷们,都是拿文章拿诗赋来“求知己”,在贾飞这里,要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大概也就是“知道”,“知己”是肯定没希望。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牲口脑内yy,心里琢磨着跟贾飞贾君鹏来个“高山流水”啥的。但这种不切实际的脑洞大开,跟贾飞这个“贾思勰之后”是完全不搭界的。早几十年贾氏就已经明白了,“士农工商”说的好听,其实都是狗屁。

要么士,要么其它,至少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分类法是成立的。

贾飞允许别人诱惑他,但其中并不包括李董,也不包括“五姓七望”。

整个贾氏家族,真正重新活跃起来,要是没有张德暗中扶持,什么地位都是不用谈的,因为没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