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页

程处弼感慨万千,整个大唐,有一个算一个,当兵能混个好前程的,除了西军北军搏命,眼下也就是被点入北衙禁军。

实打实的饷银,河南除近畿之外的府兵,全都只能干瞪眼。拿了永业田当个三五年兵,就算了账。

一般人家去地方军府,大概是不情愿的,可要是去洛阳羽林军,那简直是豁出去的模样,拼了命也要去当兵。

世道便是如此,有了好处甜头,任你别家酸上一句“老兵”,也是忙不迭去寻来做事。

“哥哥说过,且末军也好,碛南军也罢,也不过是和突厥、铁勒等废物比个高低,离强军之列,不过才摸了些许皮毛。”

以悍勇善战闻名的碛南都尉程处弼并没有怀疑这句话,反而沉思道,“某思来想去,也不明白,到底甚么,才是哥哥口中的强军。”

“待此间事了,回关内时,去哥哥那里解惑就是。”

安菩没太多想法,时下他能混到这个地步,对他来说,已经相当的满意。至于封侯拜相之类,是连念头都没有动过的。

随着波斯和突厥的接触,唐朝西域诸军的压力陡然减小,洛阳方面反应过来之后,着手的就是如何恢复西域生产。只是和以前的放任无为不同,贞观十六年从阳关涌入西域的队伍,前所未有的庞大。

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

对于程处弼当下的处境,以及碛南军且末军的需求,张德虽然人在武汉,却也相当的清楚,并且十分的了解。

环图伦碛,真正让人头疼的并不是什么淡水,而是粮食,大量的粮食。李董作为公司的决策人,在敦煌建个粮仓,是非常科学也非常合理的事情,并且为了包围粮仓,再建几个保卫处警察局,更是非常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

毕竟,当时最低的要求,就是“西出阳关无敌人”,故人什么的,死了的都是故人。

不久之前,有个皇帝说出“一衣带水”这么令人心悸的话,但是这个皇帝到底还是有良心的,能说出“我为百姓父母”这句话,皇帝这个职业的人,愿意当回事的本来也没几个。

大隋帝国有限责任公司垮台之后,李董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从战斗力高达八千的“天可汗”二点零,顺利成为可以二次变身的“圣人可汗”二点零,这是质的飞跃。

毕竟,当听说雷翥海附近有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煤矿的时候,圣人可汗二世立刻就爆发出了大量的灵感,比如说“朕为天下共主,岂因一裤带水……”,感人肺腑催人尿下,人文主义的情怀,在敦煌宫成立的那一刹那,绝对是经得起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