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页

“可是,朝廷不让私下炼铜……”

“谁说的?朝廷说的是不让私铸铜钱!可那都是隋朝的行情,眼下是这样的吗?朝廷缺‘钱’懂吗?缺一个个货真价实的铜钱。朝廷管你娘的到底是王府私铸还是国公府私铸,现在就他娘的有一个铜钱是一个,来者不拒!去年,去年你知道么?民部拨给工部的款项,居然是白银,闻所未闻的事情。那可都是突厥银,本来是用来赏赐的,现在居然当作现钱来用……嘿,听说西方‘大秦’国用的是银币,到时候这些钱,朝廷不还是要用?”

舔着嘴唇的锦衣男子有些兴奋:“你当就我们常家如此吗?荥阳郑氏那是运气好,他娘的送了个郑琬给张操之,咱们常家要是有看得过去的女郎,老子早塞到张操之被窝里去了。还能轮到荥阳郑氏?”

“郑氏如何了?”

“郑氏这一回,投了十万贯,当年白捡五千贯。”

“啊?不是说最多一百手,一万贯吗?”

“那都是说给外人听的,荥阳郑氏是外人吗?”言罢,他又道,“还有那个挨打的潞国公家人,你当潞国公家什么都没捞到?也是十万贯!这就是唱戏呢,李奉诫让人唱给我们看的。知道的人不多。”

“那郎君如何知晓的?”

“我和竟陵县令李德胜不打不相识,他早和我通过气。”

事情几经发酵,连长安的遣唐使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每每听到唐人言及“伊予铜山”,他们都是心惊肉跳,心中暗道:难道我们老家真有这么个富矿?可就算现在把消息传回去,只怕也来不及了吧。

七月初七,单道真和王万岁,终于准备妥当,三大船队抽调了精锐,直扑伊予岛西北的伊予国。

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

洛阳的闹剧并非没有让长安人感到兴奋或者讥嘲,有识货的酸葡萄一下,也有不识货的说洛阳土鳖不知死活,更有清流们想要鼓动御史大夫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禁商”运动。

“禁商”根本就不是本质,作为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李董明白这一点。把商人地位压到最低打入贱籍,和禁止行商,那是两回事。

这场闹剧闹到了完工的太极宫内,李董召见了洛阳宫宫监康德,这个史大忠提携的胡女之后,将洛阳的事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告诉了帝国的主人,也是他的主人。

“洛阳世族都掺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