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城不愧为朝晖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别处城池天一黑便没了声,而翰城城西十里的夜市却最为热闹,灯河如练,亮如白昼。
沿街商贩推着车,挂起照明的油灯或纸灯笼。
夜市旁便是花柳巷,莺莺燕燕的歌声伴着娇软柔媚的丝弦乐,融进橘黄的灯光,融进妩媚如少女嫩手的香风。
酸甜鲜辣皆有的小食香气飘在夜市中,兼有醇厚浓郁的酒香。
全瑛牵着宋徽安的手,走一路吃一路。二人在山间农野一连喝了几十顿粥,好不容易遇上可口小食,怎能错过?桃木所化的人形本不用吃食,食物一过舌头进了喉咙和胃里,人形的使用者便没了感觉,想吃多少吃多少,也不怕撑破肚皮。
绿豆软酥、桂花糖粥、糯米豆沙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食,无论是口味还是样式,均与千年前宋徽安活着的时代大不相同。
宋徽安管小贩摊上的梅子馅饼叫蒸饼,由此闹了笑话。
小贩道:“公子,白馅的蒸饼都是百八年前的东西了,就乡下吃不起馅,还能找到这东西。您说说,现在街上谁卖啊?想吃叫自家灶上蒸一锅就是,城里家家有米家家有柴,咱卖的不就是秘方不外传的馅料么?您别说我这,其他摊子也没得卖蒸饼的,死心吧您。”
他看这位清隽出奇的公子不着俗尘,料想宋徽安是位不懂这些街头小本生意的贵人,忒不食人间烟火,不禁失笑:“我家梅子馅都熬成泥了,比白馅蒸饼可口得多,您要是没有口忌,不如买一块尝尝?”
宋徽安脸颊微烫。他做人时心高气傲惯了,做了鬼却要为街头小贩笑话,尽管这小贩并无恶意,仍戳中了他与阳世隔阂的死穴。
涨红了脸的白衣公子对这小贩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掉头快步离开。
“唉,竹哥哥,竹哥哥!”
全瑛摇摇头,叫小贩包了块热乎乎的梅子馅饼,丢了两个铜板,将油纸包护在怀里,急急追上。
“竹哥哥!你别放心上,”小道童柔声细语地哄他,“俗人哪知道你的贵气不凡,别和他们一般见识。”
说着,将怀里的梅子馅饼塞进宋徽安手中,轻声道:“我闻着这饼挺香的,你吃吃看嘛,不好吃就扔了。”
宋徽安“嗯”了一声,因对方才的事心有余怒,他对这饼颇有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