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页

“以往牵绊甚多。”桑虞必须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前些日子偶然与今上……”,停下来,露出唏嘘的表情:“方知处事之道。”

既然桑虞的改变是与刘彦有关,就没人再吭声了。

短暂的安静之后,互相之间的交谈才又继续,聊的是称帝大典的一些事,互相打探各自的准备进度。

距离元旦日只有六天了,该做的准备其实都已经妥当,接下来就是一再地重复核实,确保仪式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三公九卿级别的那些人却是一路上相对沉默,他们都在思考桑虞的转变,思索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改变。

“大典之后,昌便卸任丞相之职了。”纪昌会是汉国的第一任高度集权的丞相,却不会是最后一任丞相,只是改制之后的丞相有些多:“子深就任过(右)丞相,后为御使大夫,掌尚书省很合适。”

三省六部之下,丞相就不再是文官之首,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会成为三个大部门的首脑。

中书省就是一个进行决策的部门,最高首脑就是中书令,次官为中书侍郎,又设中书舍人专门应对君王,往下还有各种官职。

尚书省是一个执行的部门,最高首脑为尚书令,设置左右仆射二人,左右丞二人,左右司二人,郎中一人,又有六部尚书以及众多属官。

门下省是负责审议,侍中为最高首脑,侍中却不是固定一人,可以有多名的侍中,往下是门下侍郎,又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等职位各司其职。

改制是一件大事,涉及到所有官员,每一个人的职位都会出现变动,中枢对此已经商讨了将近四年,确认各部门首脑人物以及次官一级。

这一次改制与军方的关系却是不大,只是取消了太尉一职,军方的最高官职改为大将军,依然有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四“征”、四“镇”、四“平”、四“抚”这些将军和各中郎将也没有变动,只是与文职一样有了定品。

刘彦不会去搞什么以文统武的破事,却也没再惯着军方,常备军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可是郡县兵却是划给了六部的兵部,同时后勤资源也归属兵部管理,等于是给军队上了一把锁。

为了让军方大佬别蹦,也是一种交换,文官最高定品是二品,也就是中书令、尚书令和侍中是二品,大将军却是一品,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为二品,四“征”、四“镇”、四“平”、四“抚”这些将军为三品。

相对于之前的三公九卿制度,刘彦这一次的改制是打算一步到位。

大佬们其实能够看出改制之后是进一步的君王集权,部门多了职权也就被细化和分散,但是谁都不敢炸刺,只是觉得对君王的制约完全没有之后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没有了丞相就没人再去牵制君王在民政上的决议。

总归来讲,改制是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刘彦的强势却是压下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