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白龙堆联军的东南面五十里外驻扎,的确是李匡要让部队将士的心态适应过来,再来就纯粹是压制求战之心。
李匡是郎将,怎么统率部队多少是有些心得,清楚一支求战心态旺盛的军队该怎么处理,可以选择一鼓作气地抵达就开战,可是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不是大胜就是大败。他认为自己失败不起,选择更安稳的做法,压制部队的战斗欲望,就等着爆发出来的那一刻。
“敌军前锋五千左右的人马。”王泉走到山川舆图旁边点了一个位置:“已经到了这里。”
那是一处平坦的草原,有一条河水沿西向南方,看着会是一处打野战的好战场。
“在这里。”王泉点的是宋然等人发现敌军前锋的山谷西侧:“已经有另外一支敌军抵达,数量超过三万。”
“西北面的戈壁同样发现敌军斥候的活动痕迹。”李匡说的是营盘西北面六十里外的戈壁,他说:“敌军数量处在绝对优势,不会只是一路来攻。”
李匡这支部队只有五万余人,他们面对的敌军数量并不少,没有太准确的数据,不过不会低于十五万人。
西域有被诸夏统治过的历史,先汉的强大给予西域人的印象太过深刻。西域人绝对不会用少于汉人的数量来交战,必然会是数倍于汉人才敢交战。
“联军号称五十万,最多也就十五万?”王泉点着山谷以西,又点了点西北面的戈壁,后面指着西南面:“这里应该还有一路敌军。”
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完全没有什么毛病。诸夏历史上还有过二十万人敢号称百万,数千人号称二十万,反正就是瞎乱囔囔,给自己壮胆的同时也是恐吓敌人。
该怎么交战,又是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李匡、王泉以及一帮赞画已经有方案。战术层面已经有计划,该思考的就是战略方面。
“出动一万人马,尝试歼灭敌军前锋。”王泉说的就是方案之一,他摸着下巴做思考状:“若是得胜便可在山谷之外以逸待劳应战后续敌军。”
他们目前与西域人只有小股交战的经验,大体上是能判断西域人的战力怎么样,得说的是数量越少的交战汉人这里的优势就越不明显,一旦达到数万人的交战,汉人的优势才会明显。
西域人的个体素质不弱,可是扯到配合方面就很差劲,是随着西域人的数量一再增多,配合就越差劲。
汉人的个体素质自然也是有强有弱,问题是汉人的战争讲配合和协同,人数达到一个量,再布置阵法之后,那就是质量上的一种升华。
在冷兵器时代,能够成为帝国级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有着对阵法的应用。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就是靠长矛阵配合游弋骑兵征服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又用优于波斯人的阵法击败大流士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