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页

“可下达征募令,以征募壮年为主。民间无壮年,仅是老弱妇孺的话,生不了大乱。”

“灾年,再无青壮,老弱如何求活?世人该如何看待大汉?”

“不如此,奈何?”

“以一户征募,皆可劳作换取口粮。”

“耗费粮秣太甚。”

其实西北也是有以工代赈的国家工程,就是中枢的重视力度不够,最重视的当然是新长安的建设,那是因为关乎到刘彦登基的头等大事,再来就是重视建康到关中的国道,从关中通往西域的国道则是规模小非常多,安置的也是来自中原的百姓为主,西北的人除开徭役之外被征募的数量并不多。

同样是一国的百姓,可要说中枢能够照顾到方方面面绝对是假的,必然是有侧重的区域,那个还是因为受到国力的限制,再来也是与统治者的偏爱和照顾有关。

对于诸夏文明的历朝历代来讲,中原都是属于核心,哪怕是建都关中也不能去无视中原。之所以这样,是中原自古以来人口就相当密集,其它地方或许可以生乱,可中原一乱就绝对是大乱,迫使统治者不得不侧重,也不得不去重视。

讨论着,众人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不由停下来看向刘彦。

“西北之民百万众,亦是大汉子民。”

刘彦刚才已经考虑过了,同意蔡优认为国家储备粮食已经到了最严重的警戒线,不但要应付当前,也要思考后续再没有粮食该怎么面对包括中原在内的大面积天灾。

“开放山川之利为其一,其二可疏导前往西域。”

西域有没有天灾?应该说西域的天灾比汉国更早爆发,那里已经连续两年没怎么下雨。天灾之下的西域是乱了起来,不但是私人之间的争斗增加,各个国家也是不断爆发冲突。

让西北的人个人或组团前去西域,就是鼓励他们去抢西域人,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之一。

“南方之民可往中南半岛,北地之民为何不可往西域而去?”

刘彦话是那么说,却清楚还是不够重视西北的人,但他真的必须更加照顾其余区域,不是选择本身没有太强归属感的另外一些人。这个是为了保证统治稳定的基本盘,身为统治者该做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