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页

诸夏文明的高层饮宴都是有音乐和舞姬来点缀气氛,要不然只是吃和喝又有个鸟意思。音乐又分雅和俗,舞姬跳什么舞也有相关讲究。

在诸夏文明中的雅乐,是一种几乎没什么激烈起伏的音乐,最开始的时候是作为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到了两汉就没有那么讲究,有钱谁都能养乐师去学习雅乐,想听就听,不像春秋时期非诸侯奏响雅乐要被灭族。

在奏雅乐的时候,伴随的就是一种雅乐之舞(不是花叶银公孙树那植物啊)。这种舞蹈就跟音乐一样没有什么激烈的动作,是模仿各种动物的一些动作,跳的时候一停一顿的,就像是放视频出现卡顿一样。

“俗”乐在诸夏文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称作靡靡之音,其实包含的范围非常大,比如轻快或节奏激烈就被认为是“俗”的一种。之所以会被称为“靡靡之音”,另一方面是舞姬在这种音乐下跳舞不像雅乐时那么庄重,穿着暴露又会有一些具有诱惑性的舞蹈动作。

历史走到了今天,事实上雅乐只会出现在一些重大的场合,比如君王大宴、朝贺和祭祀天地的几个场合,要不真没人再去听雅乐,相反是春秋战国认为的俗乐比较受欢迎,也代表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思想上的转变。

波斯人的音乐其实也有分别,比如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三种。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有许多的相似度,所用的乐器上面几乎没有区别,就是宗教音乐比宫廷音乐更加讲究宏大。在民间音乐方面,波斯和诸夏的乐器会存在不同,可是基本都离不开具有地方特色的这一点。

桓温看着波斯人列队略略感到好奇,没等他问话,那些列队的波斯人已经开口在唱。

音乐没有被奏响之前,列队的波斯人是以一种美声的形式吟唱,声音中不带语言的音节,纯粹就是声线上的一种“吟”,人数众多之下声音很响,听上去其实挺不错。

中东是一个宗教诞生之地,许许多多的宗教就是源自于这里,很多的方面有相似点,结果是那些宗教都视耶路撒冷为自己的圣地。

波斯人的琐罗亚斯德教比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历史都要悠久,对后者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一个分支,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

琐罗亚斯德教是在萨珊王朝期间(约公元二二六年至公元八五一年),被立为波斯国教。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

事实上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力真的非常大,影响到了许多的宗教,史学家因其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琐罗亚斯德教就是到现代的伊朗依然拥有信徒,只是在伊斯兰教的打击下信众非常少,曾经的波斯萨珊国教到现代之后只保留了五座寺院,规模都还很小,也会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但是琐罗亚斯德教对伊朗和阿三孟买一带的帕西人(arsi)中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桓温等汉人看到的列队而唱者其实就是“唱诗班”,波斯人搞这个形式已经非常久,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的是照搬,有的是借鉴。不管是照搬还是借鉴,“美声”的唱法都是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能够明显地听出都具有“吟”的特点。

汉人真就没有听过类似的唱法,诸夏音乐哪怕是“吟”的部分,可基本上不是学动物的鸣叫,就是“吟”的时候会带有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