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页

当然了,目前半岛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们对人口登记还算是配合,就是对将被内迁很是抵制,不少地区是发生了暴动,却是被征东幕府序列下的倭人仆从军轻易镇压。

没有动用本国常备军和郡县兵进行镇压,是使用仆从军去镇压,那是一种仇恨转移策略,反正坏事都由仆从军去干,汉军偶尔出来当一当仲裁者施舍一些仁慈还能被当成好人。这坏到冒泡的主意可不是刘彦提出来,是御使大夫桑虞的建议。

说到桑虞,刘彦现在想的是桑虞到各地巡察的事。

汉国进入到内政建设阶段是必然的事情,想要干事先将官场梳理一遍是程序,既是清除害群之马,亦是进行必要震慑,才能使地方官员悠着一些。

“敲一棒子,打死一些,也该找些典型竖立榜样。”刘彦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老祖宗早就玩腻了,却无比有效:“委任各学派为官者,该去书桑虞多多观察。”

纪昌自然是应承下来,就是有些担心桑虞能不能秉持公心,可别因为世家大族要被学派分摊权利干一些龌蹉事。

第651章 上国人

李石听着是一个汉名,可实际上是一个百济人,还是混血的百济人。他的父亲是早年间从燕地逃到半岛的流民,有了一手不错的打铁技术,逃到百济后被一个使者抓捕为奴,后面也因为打铁技术真的不错给赏赐了一名韩人女奴。

所谓的韩人,指的是马韩,辰韩、弁韩,他们在半岛有属于自己的政权,也就是新罗和伽揶,不过真正作为主人的是在新罗。在高句丽和百济地位异常低下,基本是作为社会的最底层。

百济的使者就相当是中原王朝的一个县令,只不过百济的使者可没法管数万人的县,能管上数十上百人就算是颇有家业了。

没说错,百济的政治体系与中原王朝不同,百济比中原王朝的“家国天下”执行得更彻底,君王归君王,各级贵族归各级贵族,虽然有划分行政区,可是那些行政区其实就是各贵族的封地,贵族对封地有完全的管理权。

百济之国,君王下职官主要以六畜名命官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还有称大使、大使者、使者的。诸加均辅佐君王,参议国政;王城以外的道,皆属于诸加。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奴仆。

使者理所当然也是贵族阶层,只不过他们一般是某个诸加的封臣,地位在豪民之上,能够有自己的封邑,有下属豪民,少不了还有一帮下户和奴仆。

对于李石来说,前面的十八年就是奴隶生涯。等待汉国灭了百济,他的生活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一切是建立在他有一个汉人血统的爹。

百济不复存在,汉军带着仆从军行走各地,每到一地就是解除当地武装,人口的登记也随之进行。

李石还能清楚记得自己的登记流程,负责登记的汉军问的问题并不复杂,就是姓甚名谁,今年几岁,双亲为谁,落户何方,谁人之下。他在被问及有无汉家血统时还有些懵,原因是真不知道血统是啥玩意,老实回答自己的爹是从燕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