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页

自西汉孝武皇帝独尊儒术伊始,各家学派的确是渐渐消失,但消失并不意味着亡了。儒家有将其它学派优点吸收的习惯,同时很多学派为了生存也是披上了一个儒家的表皮,因此儒家“中出叛徒”其实并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

正在争论的两拨人,他们是儒家公羊派与鲁儒,为什么争论起来已经不重要,现在争的是对羯族的屠杀该不该停止,或者是那样做对不对。

“骠骑将军有句话说得很好,你们就是该自己和家人都让羯人虐上一虐,然后再来谈是不是该适可而止。”

“强词夺理!”

“呵呵!”

“人分好坏,羯人之中也有好人,难道该一概而论?”

“人之初的性善与性恶,我等未有资格谈论。只说有仇报仇有怨抱怨。”

“子曰:以德报怨。”

“引用请头尾皆全,勿刻意指摘。乃是《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羯人残暴,难道屠戮羯人就不是残暴?如此与羯人有何区别。”

“当然有区别,有怨而付之报复,便是区别。”

儒家公羊一派,讲的就是大复仇主义,背景就是西汉要对匈奴展开反击,于当时可是受到朝廷的热烈欢迎,倒是儒家中讲温和的那一套并不被接受。

鲁儒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儒家一派,他们是按照地域来进行划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挂着地域名称的利益集团。

西汉之后,儒家公羊派是由强势转为势微,原因是匈奴衰弱,少不了是复仇的主张也会引发社会动乱,渐渐地被朝廷压制。

说白了,不管是什么学说,有用的学说才会被朝廷重视。而重视也不会存在常态,用完当抹布一样丢了也就丢了。

“寡人……”刘彦面无表情地说:“没有邀请鲁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