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

“汉国最重军功。”庾翼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充满感慨地说:“任何强国都极重军功。”

一家人知道一家事,东晋小朝廷这边光有军功没什么用,没有品阶的家族有人立功也是没用,甚至可以说满腹经纶在面对投个好胎面前屁都不是,庾翼会感慨,那是非常清楚自己所在的那个国家连一点强国的影子都没有。

能够在长江以南拥有世家身份的家族,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有某个祖先在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时身有官职或是爵位,由此成为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

他们既然是利益获得者,也是利益既得者,那么说什么都希望制度能够保持下去。

不知道是谁先开口,众人的话题就转到了汉国的制度上面,一番谈论下来越说越乱,原因是出自汉国制度本身。

汉国看着是采取了三公九卿制,但这个三公九卿制究竟是先秦时期那个,还是西汉或东汉的那个?

“看汉国的国策,是先秦制度无疑。”许炼不等有人反驳,立刻往下说:“二十等爵的严格执行,造就一批军功贵族,他们的数量在汉国最为庞大。”

按照斩获敌军就能得到崛起的制度来看,军队里的贵族数量最多,他们是汉国的武力基础,何尝不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批人?按照通常的理解方式,一个群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足够,那么就能决定国家的走向,军方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

西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还有点军国主义的影子,只是比起秦帝国时期要淡了很多。到了东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因为东汉光武皇帝得世家和豪强之助才最终登上帝位,实际上东汉的三公九卿制已经向世家掌权的方向改变,变成豪强政治,去掉了军国主义的影子。

要说秦帝国和西汉是华夏苗裔的军国主义时期,那也是华夏苗裔开拓和扩张的重要时期,由秦帝国先打下一个版图的轮廓,再有西汉的连续扩张,两个时代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任何时期都大,里面不止是军事扩张,还有大一统的思想。

大一统思想从始皇帝横扫六合开始就深入人心,恰恰是心怀大一统的思想才保证了华夏苗裔栖息地的基本盘,产生无数的英雄豪杰在金瓯有缺的时候想要收服失地,亦是保证了国家的完整性。

读书比平民多的世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一点,要是没有出现汉国的话,长江以南的那个朝廷能够与胡人共存于世,有了汉国之后必将来一场最终的较量,是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竞争,一切只因为谁都无法容下谁。

别人在高谈阔论,庾翼看着琅琊石刻怔怔出神。

石刻上面的字呈现龙飞凤舞之势,代表着曾经一个帝国的骄傲。因为有汉国方面的维护,上面字迹的漆色也被重新粉刷,使人能够明白地看清楚上面是什么内容。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庾翼心里泛起了一种追忆,充分感受到一个强盛帝国的豪气,不由自主地念出内容:“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汉军有一曲军歌就是改编自《琅琊台刻石》,豫州之战由褚裒统率的晋军有一次在与汉军较量时,汉军高唱战歌竟是没打就先让晋军崩溃,尽管消息被进行封锁,可是长江以南消息灵通的人无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