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

在需要留下并州和朔州作为东山再起之地的条件下,壶关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不但是有石碣赵军不断驻防,还调集人力资源对关隘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加固。

也许是石虎过惯了舒适生活,可能也是他对宫阙的痴迷,晋阳关于宫城的建造计划被提上案头,等待壶关建设完毕之后就该是在晋阳修建宫殿。

现在追击石宣所部的仅是剩下谢安这一路汉军,李坛所部是被冉闵收缩回去,冉闵亲率主力攻破安阳城之后,汉军已经兵临邺城的城下。

谢安这个长江以南出身的人,是数十年来将脚步踏得最往北的将领。他们这一路追击得并不顺利,很多时候是被迫停下。

让谢安不得不走走停停的有太多因素,先是来自中枢的直接命令,让他们尽可能地帮助沿途汉家苗裔,那么自然是要清扫正在肆虐的胡人,又要抽出人手护送愿意南下的百姓,直接导致的就是追击石宣所部成了次要任务。

谢安还是比较领会中枢的意图,他们追石宣追了接近一个月,石宣是铁了心要跑,一再追击只是咬住尾巴吃掉,难以粘住进行消灭,仅是一路汉军北上会成为孤军,不宜过于孤军深入,还不如继续做追击姿态,帮助各地百姓抵抗或是消灭胡人,为汉国增加更多的人口。

“过了长平,我们就距离本部大军足有两百里,不适合再继续北上了。”

“是,有消息称敌军汇集在壶关,仅是我们一路难有作为。”

继续追击石宣的都是骑兵,步军是散布出去各地,步骑的脱节存在很大的风险,中枢没有要求谢安需要突进多远,可以确定的就是不会再有友军北上,目前最大的战场是在邺城方向。

应该说谢安这一路汉军取得的成果还是值得称道,他们所过之处震慑胡人退却,解救的百姓数量很是可观,得到的爱戴亦是超乎想象,给予将士的感触同样深刻。

心情最复杂的当属谢安,不来中原腹地不知道遗民是多么悲惨,面对一处又一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画面,他觉得骄傲的同时也是感到唏嘘。

恰当谢安准备回师之际,有当地多名老人联名求见。

华夏族裔尊老是一种美德,谢安又得知那些老人多有名望,接见之下听到消息,说是距离他们所在地四十里外有一座县城里接近三五万百姓被大股胡人围困已经危在旦夕。

说的是长子城,以程度和斐燕为首的一批人,他们多次在胡人的攻城下坚守下来,吸引周边的同胞前去寻求庇护,同样也吸引了更多的胡人加入围困。

实际上石宣率军一路奔逃之后也是被吸引到了长子城,他丢弃的部队太多,需要补充兵力,那么就没有比收编长子城周边的胡人更好更快速的了。

谢安一路上解救的百姓不少,却是没有一次性救过三五万人那么多,后面又了解到石宣的残部在长子县,同时斥候回报壶关方向的敌军没有出动的迹象,与部下、幕僚一阵商议,决定率军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