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决胜阶段不尽人意,一个月又十九天的打下来取得的战果却是极大,可以统计的数据是消灭八万以上的敌军,他们的损失则是丧失近三万战斗力,可以统计的己方阵亡士卒为一万四千零七人。
后面冉闵亲自到来,通报说谢安与李匡已经按照计划行事。
可以得知的情报是,谢安拦住了撤退中的石宣余部,双方在朝歌西北方向四十里左右的地方进行交战。李匡所部也有遭遇敌军,汇报上来的是碰见的敌军都是一小股一小股,数量挺多。
李匡遭遇的石碣赵军就是从朝歌战场崩溃的那批,失去建制的石碣溃兵当然就是一小股一小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包夹,大部分向着目的地继续进发,留下少部分部队对石碣溃兵进行招降。
谢安那边的战况怎么样还没有新的消息,冉闵的命令是让李坛率领本部前往支援,又安排老部下马愿率领一万轻骑作为策应。
羽林军是突骑兵性质,一人三马很适合作为支援力量,得到命令的李坛乐呵呵地离去,没有看到桓温那不善的眼神。
冉闵又下了几个命令,大概是趁这个方向的石碣赵军崩盘,部队不停下休息,该尽可能地推进。
等待各自部队开拔,冉闵特意进入桓温所部的营中,观察下来能够发现这是一支非常疲惫的部队,伤兵营里面的受伤将士数量更是众多。
“你们打得艰苦。”冉闵游走于伤兵营,一些人的名字还能够叫得出来。他出了伤兵营对桓温说:“不会过多久就会有王上的旨意传达。”
桓温对目前的大局势是两眼摸瞎,有意询问却见冉闵态度冷淡,按耐了下来。
冉闵态度冷淡是因为自己那些老部下的状况太惨,他无法对君王有什么态度,只能是对身为主将的桓温心生埋怨。
朝歌战事结束,援军来得匆忙去得也快,桓温有心留意了一下,北上的军队数量该是有个十三四万,各种骑兵的数量达到八万,步军方面携带的攻城器械很足。
大概是北伐兵团全部北上后的一个时辰,王猛带着刘彦的旨意抵达,随行的少不得是一些犒劳物资。
王猛带来的旨意有两封。
第一道旨意是,对桓温以及众将士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充满斗志的作战进行封赏,该提升爵位的提升,该升官的也升官。
第二道旨意是,命令桓温所部成为北伐兵团的预备队,让他们就地进行休整。
“秘书郎。”桓温对王猛的印象很深,两人却是没有什么交情。他先招呼了一声,后面行礼问道:“可否讲讲近来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