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

“张弥已经被那位国丈闲置了。”袁乔扬了扬张弥亲笔手书,讥讽地说:“那位国丈采取了张弥的主张,却是卸磨杀驴。张弥手里只剩下五百余私兵,他在联络同为南方出身的世家子,言明要归附我们。”

桓温却是有一点怀疑:“守城手段是出自张弥手笔?”

“他是这么说。”袁乔在点头:“以乔来看,大约是现实如此。”

“那个国丈……不愧是国丈。”桓温脸上也是出现嘲讽:“大战当前有良将不用,竟然是采取建议而进行闲置。身为国丈似乎不需要抢功吧?”

这个也是袁乔所不理解的地方,褚裒身为主帅,麾下不管是谁立下什么功劳都有这国丈的一份。

桓温狐疑地说:“是不是什么陷阱?”

“乔也有相关的疑虑。”袁乔话是那么说,脸上表情却是雀雀欲试,他做出沉思状,过了一小会才说:“现如今表示归降的人不少,大多是以世家出身的将领居多。”

从汉军围城开始算起,汉军攻打新蔡已经有三个多月,时间上来算还真不算太长。新蔡守军失去城墙优势是发生在十天之内的事情,可汉军也没有能够在城墙上站稳脚跟,总体而言还是一场僵持中的烂仗。

失去城墙的新蔡守军士气肯定是会遭受打击,有人开始想要归降正是出于城墙的失守,毕竟华夏历史上的城池攻防战,讲的就是对城墙的争夺,城墙失陷基本上就代表城池失陷。

问题在于一点,汉军是让新蔡守军放弃了城墙段的坚守,可汉军面对的是一道新形成的障碍线,短期内攻防两军是在那道障碍线来回拉锯。应该是这样才会让守城的晋军恢复了一些信心,褚裒又有足够的守城意志没跑才让晋军能够坚持下去。

“做多种准备吧。”桓温放下手里那一叠的归降信,沉闷地说:“首要是,成功在城墙处站稳脚跟。”

一叠归降信?看来眼见情势不妙在寻找退路的人并不少,甚至还有褚裒那些所谓的知交好友,但桓温基本上看不上那些文人。文人手中没有兵权,归降也就是吆喝几声。

袁乔认同桓温的决定,战局发展到这一步已经算是非常快速,哪怕出现新蔡守军失去城墙依然坚持的意外,可是无论怎么看战局的胜败已经锁定,差别就是会耗费多少时间。

作为汉军指挥的桓温变得沉稳下来,身为晋军主帅的褚裒却是陷入一种焦躁之中。

“诸君!”褚裒相貌还是非常出众,要不也会生出一个能够当皇后的女儿。他没有了沉稳的气度,是焦急地问手底下的那一批人:“四面被围,城墙不足守,新建工事我军与敌军来回拉锯,应该怎么来改变现状?”

应该说褚裒还是保持着清醒,不是说对情势完全抓瞎,是对情势有足够的理解。他用着无比期待的目光扫视下方的众人,却见一个个看着是在冥思苦想,却是没有人开口说些什么。

东晋小朝廷其实并不缺乏人才,诡异就诡异在人才很难有发挥才智的地方。再来是社会环境造成可以培养出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类似的什么文人骚客基本还都占据高位,对于军事有足够能力的人却远比不上能吟一首好诗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