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昌前往潼关平面地图看着是有七百里左右,但路程远了从来就没有什么直线一说,必然是会根据实际地形弯弯绕绕,因此谢安说上千里路程其实还是往少了说。
“一路上要穿越数个石碣的郡,时间又那么赶……”谢安也就是对袁乔才有抱怨,要有其他人在场肯定不会说那些话。他苦笑着说:“王上对冉闵何必那么看重?”
与之长江以南的近乎所有人的态度一样,同样是出身长江以南的谢安和袁乔对冉闵的感官也是差到不能再差,谁让冉闵在为石碣赵国卖命的时候那么尽心尽责。
“安石,王上支援冉秦自然是能够让国家得利,再则来回拉锯的关中总比一个统一的关中好。”袁乔相对看得开,他关注的是其他事,问道:“褚裒上任北伐主帅之后,都在做什么?”
说到这个谢安就立刻苦笑:“还能是做什么呢?广邀好友门生,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满篇的诗歌与词赋,还派人来请过安。”
袁乔闻言翻了翻白眼,那还真的是符合长江以南一些世家的德性,有机会就吃喝玩乐,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吃喝玩乐。
“要说起来,庾公统兵时,安已经有率军与晋军一战的心理准备。”谢安摇着头,惆怅地说:“没想到庾公会突然被调回建康。”
各为其主的统兵厮杀对于世家子来讲没什么可以矫情的地方,该杀就杀,杀完可以嚎哭哀悼一场,完全就没有什么心理障碍,那也是东汉末年就养成的世家节操。
这个时候,李匡来了。
李匡对谢安包括袁乔的印象都相当之不错,连带在临淄也与桓温成了好友。
认真来讲,一些出身低微的人还是很喜欢向真正的豪门靠拢,可能不讲什么攀龙附凤之类的,但结交有知识和才学的人总是有好处的。
出身长江以南的那群人,他们都已经来到汉国,自然也是对“元老辈”的结交有兴趣,恰是有那么点水乳交融的意思。
“安石选择的是陆路?”李匡眼睛看着山川舆图,点着头:“石碣赵军近乎全被调动起来,后方空虚是必然,介时匡自然是会配合。”
谢安其实还是比较纠结,不是说驰援冉氏秦国这方面,是禁卫军竟然已经在关中,要从汉国国境去的是由舰队来运输,那么他想从陆路只能是少量带些人。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谢安倒是看得比较开,揶揄袁乔:“就是彦叔屁股要遭殃。”
石碣赵国的无人区之多超乎想象,实际上谢安等人乔装之后赶路,他们要注意的是旷野的野兽而不是石碣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