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桓温的举动,作为这支三千骑兵校尉的李匡没有任何的看法,李匡接到的命令是在合理的基础上听从桓温的军令,另外就是监视桓温与袁乔,不可使之逃脱。
骑军在外难以宿营,基本就是找个地方伺候战马,人再吃喝一些。想要睡觉倒也简单,驮马上有一张草席,铺在地上再拿出毯子盖上。
草席和毯子都可以卷成滚筒状,不会占多少空间,再来就是它们也没有多少重量,但是对于出征野战的士兵来说,两件东西简直就是绝对美好的物什,于心灵状态上有着绝对的重要性。
“没想到率领骑兵有那么多的讲究。”袁乔满脸的感慨:“不瞒元子,乔本以为骑兵就是一路驰骋,速度很快,对于长途跋涉也优于步兵,没想到……”
“战马娇贵,爱惜它们才能发挥出该有的战力。”桓温其实之前也不知道的,他说:“轮流换马赶路,可日行二百里,但若有条件必须为战马梳洗,长途奔驰也要喂养少量豆类和大量谷类。”
袁乔神秘兮兮地说:“那些突骑战马的马料里面有肉沫。”
桓温倒是懂这个,他说:“听闻甲骑具装的战马皆是需要掺有肉沫,光是肯草可养不出优质战马。”
“乔所看马经,只提战马需得养成奔跑的习惯,每日固定路程的奔跑非常重要。”袁乔苦笑:“可是马经没说一点,战马奔跑会消耗大量体力,没有足够的影响不止是掉膘,该是变得骨瘦如柴。”
养战马本来就有需要正确的方式,不止是喂养马料,还在于规划战马奔跑,驯服上的步骤,再来就是细心照顾战马,刷洗、喂食、溜达、等等很多。知道了步骤不等于就能养出优秀的战马,要不同样是知道做菜的步骤,怎么会有做出“猪食”和美食的区别?
“长江以南有马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吴、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楚国可是万乘之国。”袁乔说的是东晋小朝廷努力在长江以南建设马场,他继续说道:“为什么之前可以培养出战马,到了现如今培养起来,百匹之中会养废七十匹,剩余的三十匹仅有五匹左右能够成为战马?”
关于之前那些朝代在长江以南培育战马,能够找到的记载并不多,那还是受于始皇帝的焚书事件导致,毕竟始皇帝可是将各国的史书、地理志、列传之类的,能够找得到的全烧了,导致一些史料可不好找。
东晋在长江以南培育战马的马场,大多是寻找难得的平原地带,可是很明显效果并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异常凄惨,与之赵宋有得一拼,有差别的是赵宋有足够的财力顶住夸张的浪费,司马东晋小朝廷可顶不住。
“刘公(刘彦)手中不缺乏战马,朝廷或许可以……”
“不,刘公对朝廷敌意很强,不会同意。”
“那些人真的是昏了头了,想要坏事,也该等待两败俱伤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