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说的是大儒,可不是说那些胡人。

大儒的肠子是弯的,什么事情都能权衡利弊,对大儒来讲公开举起反旗之后再亮出敌国的旗帜,可比刘彦这种闷不吭声直接开干的势力严重多了。

石碣赵国可是有不少晋人大儒,虽说他们在国家决策层面上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但聒噪几乎就是他们的本能。事实上也是这样,大儒不聒噪怎么显示存在感?

汉部对斐燕所部采取的策略类似于养寇自重,刘彦已经向身在襄国的张石发去指令,就像是桑虞所说的那样,那批大儒还得聒噪起来,能起到什么效果则是看成效。

外部因素在极力争取做到更好,像是张石请求那些大儒帮汉部说话就是其一,内部的建设却是还要抓紧才是,比如在军事重镇的建设之上。

下密之战结束之后,刘彦开始了新的布置,平寿与黔陬为主要。

系统不是奖励了人口上限吗?灵山岛那一处的城镇中心在升级无法“召唤”农民,位处柜县之旁谷地的城镇中心却是大肆“召唤”农民。

“召唤”出来的农民在军队的护卫下分别开往黔陬和平寿,其中平寿的建设在一个月前已经开始,黔陬却是近期才投入建设。

考虑到徐州军随时可能开来,徐正就率军在黔陬前方修筑营盘进行必要的拱卫。

李匡是校尉了,他的爵位也升到了第四等爵“不更”,该是汉部阶层中相对高一些的人物。

当然了,李匡可不是因为俘虏姚兰才升的官和爵位,他与众多的人一样,就是因为下密之战汉部获胜,成为新一批的获益者。

姚兰被押往黔陬的路途上。知道他为什么没有被认出吗?除开他完全低调之余,还是脸上被用自己刮了数条伤痕,时刻也是披头散发遮住。要不是绝对亲密的人,很难辨认脸上有那么多伤疤的脸出来。

低调而又沉默,姚兰却是依然无法改变成为战俘的命运,他与许多被俘的人被押送着前往黔陬的路上。

李匡骑跨战马,身后跟着一众军官,军侯身份的李坛位列其中。

“八百亩的上田,另有一座府邸。”李匡看上去显得非常高兴:“仆从二十四人,每年还有官署奴隶帮忙耕作,每月还有俸禄。”

那些东西都是在黄岛区那边,黄岛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汉部的行政中心,李匡的府邸距离刘彦的府邸只有两里之地,比不上另外一些汉部的核心人物,却是预示着李匡在那边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