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就要上战场了吗?”
“不会吧?应该是那个什么……检验,还是效验?”
“不像啊……”
“呃……”
别奢望被紧急征召起来的兵源会有多么优秀,他们是青壮没错,每年也有两个季度会操练一下,可真的没有学到太精深的军旅知识,纪律强调一下长久不被约束又再次失去纪律性。
对于汉部的相当多人来讲,战事什么的并不陌生。汉部自成立之后几乎是每年都处在战争状态,可非军方人士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会当一下民夫之类的角色。自辅兵制度完善之后,军队中就有了专门的辅助角色,战时的伺候战兵、运输辎重、保护粮道等等,就是由辅兵在做,民夫也就除了紧急时刻才会征集。
汉部的高层大概是有一年半左右没有征集过民夫了?民夫减少了征召的次数,青壮们被一种叫“更卒”的制度所约束。
更卒是什么制度?秦帝国和汉帝国大概是将更卒制度运用得最好的两个时期了。所谓的更卒制度,其实是“赋”和“税”制度中的一部分,徭役和当兵算是“赋”一种“卒”军方制度,也就是每年乡间青壮需要完成既定的徭役,徭役可以是充当劳役,也能是成为士卒。
刘彦不是要搞耕战制度吗?赋税制自然也是要搞起来。现在汉部还是吃大锅饭的阶段,税这一部分只能是针对那些家族和对外贸易上面,普通平民基本上就没有税可以缴。
汉部在辽东这个狭隘半岛安置的部众已经接近小十万,后面村落制度重更之下,每个村庄都是增加在户人口,从一千到两千不等,得看到底是什么用途的村庄。
吕绍阳是刚刚丢弃下锄头跑回家中,一进门就看到妻子神色紧张地站着。
“矛。”小少妇手里递出了长矛,看起来擦拭得相当干净:“要注意安全……”
吕绍阳沉默着接过长矛,转身走到了门口停顿下来,回头笑着说:“细君,你知道我一直在等待今天。”
“奴奴知道。”细君不是名字,类似于现代的老婆之类的昵称,她福了一礼,随后大拜而下:“祝夫君武运长久!”
偏处是钟声,吕绍阳庄重执礼,再次笑了一下踏步出门,小跑着向村庄的广场而去。
手持长矛在奔跑的人有许多,他们甚至就不需要更换穿着就是统一的服装,毕竟汉部现在依然是草创阶段,吃大锅饭就等于是什么都需要统一调度,那么不管是粮食还是服装肯定依赖于公家发放。
要说起来,能够有名有姓的人肯定是有着家世背景。要知道这是一个姓氏依然没有普及的年代,有个不伦不类的昵称是常态。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怕是姓氏普及了,但是叫二狗或狗蛋的人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