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到头天天都有灾,一些小事情都会自动转给内阁,比较大的才会送到他这里来。这件事的关键也不在于死亡人数上,而是连绵不绝的灾情,造成的影响绝不是拨点钱粮能解决的。
朱栩丢掉奏本,想了好一阵子,道:“让移民局做准备,明年从这些受灾严重的地方优先转移,移民的力度要加大,明年开春,动用所有力量,在辽东,北安南开垦,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开垦最多的田亩出来。再告诉内阁,在农业方面,要加大投入,农具,耕牛,肥料,水渠等都要下大力气去做,在内阁的投入中,各种资源要全面的倾斜……”
刘时敏默默听着,眼神有些讶异。
在外人的眼中,哪怕是司礼监很多人看来,朱栩是酷爱行商的,对“赚钱”兴致最浓,倒是对农民并不怎么关心,突然听到他说要增加农业的相关投入,刘时敏难免有些诧异。
朱栩倒是不清楚他给外界的这个印象,他只是对将农民一直捆绑在土地上、扼制甚至拒绝商品经济心存不满,在他的大计划中,商业肯定是优先的,他需要积累足够的资本,难免对农业的注意力有所不够,但这不表示他不在乎农业,相反,他比任何人都重视。
外加更可怕的一段时间即将到来,朱栩的注意力是要重新调整了。
“要组建特别的商行,用来培育耕牛,生产肥料,农具等,也鼓励民间发展……”
“应灾局那边要对灾情做好预测以及及时的反应,尤其是地震,大水,大旱等,要尽可能的提前,救人救物资,以期减少损失……”
“内帑还有多少银子,不管多少,出三百万两给工部,做原始的保障基金,不得乱动。设立专利局,鼓励各行各业的发明创造,凡是有对我大明有用,尤其是大用的,要登记在案,并且给出足够的奖励方法,让工部尽快写条陈给朕看……”
朱栩斜躺在那,一字一句的说着。
不远处一个内监挥笔,快速记录。
等朱栩说完了,曹化淳才上前,道:“回皇上,去掉这三百万,内帑还有不到四百万。”
四百万就做不成什么事情了,这对朱栩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些,不免有些心慌,但旋即就想到明年布木布泰应该会有不少盈利,便安心下来。
刘时敏拿着记录走了,留下朱栩一脸的深思。
往后天气将更加恶劣,大灾小灾会是家常便饭,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应对。
“皇上,内阁诸位大人求见。”刘时敏刚走,一个内监就小跑进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