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视这篇文章为“大逆”,是他向朝廷,向皇帝邀功的好机会,岂肯罢休!
他毫不退怯,语气断然的道:“王爷,此事怎能轻易罢休?自古以来天地有纲,黄承元分明是异端邪说,岂可放纵!若是天下人都没了纲常,任性胡来,肆意妄为,我大明如何治天下,万民如何安顺……”
朱履祜眉头皱了又皱,他找不到话来反驳,黄承元虽然是“就事论事”,“大义凛然”,可与现实是完全抵触的,与大明的礼法相悖,真要扣上一顶“狂悖不礼”的罪名,还真难洗脱。
不等朱履祜摆平阮大铖,孙之獬也进来了,说不上獐头鼠目,可一看也是阴险狡诈一类,他抬手就向朱履祜沉声道:“王爷,家规国法,自古常理,下官且问一句,皇上要不要敬畏天地,尊崇祖宗?人伦纲常天地之心,朝廷真的要为太祖太宗修法立律不成?”
朱履祜脸色一沉,目光森冷的盯着孙之獬。
孙之獬这几句话着实大逆不道,这满天下,谁敢说一句太祖太宗不好之言?子孙如何敢非议祖宗?
可孙之獬是顺着黄承元的话来的,要说大逆不道,违背人伦的……是黄承元!
孙之獬这些话说出口,饶是朱履祜也不得不应声了,沉着脸道:“你们回去吧,本王这就进宫求见皇上。”
阮大铖,孙之獬几乎心有灵犀的对视一眼,都是藏不住的大喜,又神色肃穆的抬手道:“下官静候王爷佳音。”
朱履祜哪里看不出两人的心思,神色冷淡的送走两人,站在屋檐下琢磨一阵,心里沉着一口气,迈步出了督政院,向皇宫走去。
此时,礼部的袁可立神色刚硬,一手猛的将报纸拍在桌上,桌子都颤了颤,他向着身前站着的温体仁大喝道:“谁让你登的,你想要天下大乱吗!”
温体仁对于黄承元这篇文章也是抵触的,太过敏感,势必会惹起巨大的非议。
但是,这篇文章是司礼监送过来的,他不能不登!
温体仁不便说这些,脸上平静道:“大人,下官仔细推敲过这篇文章。黄巡抚所说:一嫌犯杀人,官差追到村落缉捕,结果该族老拒不交人,甚至刁民殴伤差役,险致人命。当地差役再去,刁民聚集过百,以至官差无法应付。请总督衙门,总督府言称‘刑罪非乱’不能出兵,以至于这个案子久拖不决,被杀之人冤屈难申,整日于衙门哭泣,府县咸闻,哗然不绝。朝廷之威信,衙门之能力,备受非议……”
袁可立神色不变,脸角瘦削如刀,整个人看上去威严霸道。
听着温体仁的话,他眉头皱了下,这种事从古至今时有发生,官府多是无能为力,除了好言好语劝说,也不能真的小题大做的派兵“围剿”,往往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