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房内,朱栩也长吐一口气,朱由检要是真不妥协,他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入主文昭阁,这件事,多半只能拖着。
周应秋见皇帝压服了信王,也没有意外,继续说道:“皇上,一旦各地书院建立,臣议以这些书院的生员逐渐替代各地衙门人员,每个官位都设定要求,比如,知府,必须要有通过皇家政院考核,知县必须要通过省书院的考核……”
朱栩听着,神色渐渐就变了,这不就是变相的“文凭”吗?
他是深受其害的,连忙道:“除了这个,察举,征辟也很重要,要丰富举士渠道,量才委用。”
周应秋倒是没有意外,道:“是,对于各级生员,臣也议议定了考核纲目,品性,财产等等,每次升院都会公开一段时间,准许举告……”
朱栩不时的颌首,他要改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现在还远远不够,不过,事情终归不是一蹴而就,还得慢慢来。
听了好一阵子,朱栩也了然,这些都是照着他的意思整理出来的,只是大概,详细的步骤与细节,还得进行一步步的推敲,完善。
周应秋说完了这些,看着朱栩又道:“皇上,臣斗胆问一句,科举之后,皇上是否就要清丈天下田亩?”
朱栩知道这位是聪明人,六部尚书中,属他最是聪明,微微一笑,道:“你倒是看的透彻,不过,接连的变革太过急切,影响过大,还得慢慢来,先从山东,山西,陕西,几省开始。”
第375章 集权、叛变
科举的重要性,是一个王朝的一大支柱,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那一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这场改革,势必会惊起滔天波澜!
还好有信王在。
朱栩现在深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一边无声无息的消除他“任性皇帝”的帽子,一边不断的推动着他的既定计划。
朱由检回到文昭阁,坐在班房内,沉着脸,盯着桌子,双拳握的紧紧,发出咯咯响动。